1. 首页
  2. 校友工作
  3. 校友文苑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校友文苑

校友文苑 | 祖师爷之问:张汤为什么那么穷?

  • 来源:校友办
  • 发布者:校友办01
  • 浏览量:

校友文苑 | 祖师爷之问:张汤为什么那么穷?

  

  

2002年,位于西安市长安区的西北政法学院(当时还未改名大学)南校区在正式施工前,由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先进行考古发掘,结果共清理发掘出88座墓,这些墓葬从战国、秦、汉到唐跨越千年,其中标记为M20的一座西汉墓葬轰动一时。

 

这是一座墓由斜坡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的土洞墓,很小,墓室只有5米长、2米宽,连专门存放陪葬品的耳室或小龛都没有,出土的器物也没有金银玉器,只有一些不大的铜、铁器,如铜镜、带钩和铜车马器之类,是一个很普通的平民墓葬,但是墓主人是个厉害角色:西汉时期鼎鼎大名的御史大夫张汤,汉武帝时期的法律界扛把子。

 

谁?牵强附会呢吧?凭啥说这就是张汤墓?

 

还真是张汤的墓,就在西北政法学院,还真不是牵强附会:墓里有身份证。M20出土了两枚铜印,都是双面穿带印,一个的印文是“张汤”和“张君信印”另一枚印文是“张汤”“臣汤”。虽只是方寸之印,但形制规范、断代清晰的印信就是那个时候确定身份的铁证。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得出结论:这是西汉名臣张汤的墓穴。

 

图为张汤

  

可是,西汉时视死如生、厚葬成风,张汤位列三公,是当过大官、掌过大权的人,他的阴宅,不该这么寒酸吧?

 

张汤过的好像还真挺不富裕。汉书记载,张汤被杀时,“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它赢。”要知道五百金可不是五百斤黄金,汉代的“黄金”是指黄铜,就是含铜比例较高的铜,“金”是指普通的铜,就是含铜比例不高的合金铜。汉代沿用秦制,一斤约为今制250克,称为一金。所以他的家底只值250斤普通的铜,合法合规,来源清晰:都是皇帝赏赐来的,没有其他来源。

 

按说西汉时期高级官吏的官俸本来就十分丰厚明清时期一品大员的月俸折钱大约一万五千钱,而西汉时期的“三公”月俸约七十万钱,是明清一品大员的47倍,可大家都知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更别说贵为西汉最鼎盛的汉武帝时期的三公之一张汤了。他当过茂陵尉,主持和监修当时的天字一号工程茂陵,即使后来成为主管司法纠察的御史大夫(副丞相),他还继续分管着茂陵的修造工程。茂陵建造每年要用去汉帝国赋税收入的三分之一,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手里掌握这么大的项目,张汤的“陋规”收入应该不会少吧?

 

张汤还管过金融,主持过币制改革。汉武大帝连年北征匈奴,用度浩繁,文景之治攒下的财富很快消耗殆尽,加之连年天灾,国库空虚,张汤按照汉武帝的意图,主持销毁半两钱,改用银锡铸钱配以龙、马、龟等图案和花纹,称为“白金”,用白鹿的皮制成皮币,规定每皮币值四十万钱,同时实行天下盐铁专卖,有效的聚敛社会财富,帮助汉帝国渡过财政危机。全国的财富被他玩于股掌之间,这样的人,他会没钱?

 

御史大夫作为副丞相,同时也是最高监察官,天下郡国上呈的会计账目,也由御史大夫复核,所以御史大夫也是国家的总审计长。整天查的都是贪腐的蛀虫,他要想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岂不是只要收手上稍微松那么一下子?

 

当然,张汤最主要的角色还是“法律人”,他的老本行是“治狱”。作为大汉帝国的首席大法官和皇帝以下最高的裁判者,张汤对王公大臣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当御史时,他处理了刘彻少年时就许诺“金屋藏娇”的陈皇后巫蛊案,深入追查其党羽,处死三百余人。陈皇后被废黜贬入长门宫,虽然找司马相如千金买赋,无奈君心如铁,最终愁闷悲思而死。他当主管全国刑狱的廷尉时,处理了淮南王刘安谋反案,淮南国被灭国,改为九江郡;牵扯到了衡山王刘赐、江都王刘建,两王皆死,衡山国灭国,改为衡山郡,江都国灭国,成为广陵郡。既然一言可以灭国,一言也就可以兴家,假如张汤在办理这些案件时,手稍微抬高那么一点,他能缺钱吗?

 

事实是,张汤没有这样做。如果他那样做了,也就泯然众人,而不会青史留名了。

 

张汤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法律人,这个要求就是公私分明、修身洁白。张汤本人并不一定就要归为法家,因为他并不是一个思想家,但作为一个封建时代基层司法者的儿子,他早早就通过“劾鼠掠治”展现了其所受的家庭影响和潜移默化中所掌握法律技能.当时还没有“罢黜百家”,法律的规范建立和技能养成还在深受法家思想滋养和指导,张汤不可能不受到法家思想的影响和指引。

 

奉公守法、洁身自好是各家学派对官吏的共同要求,无论儒墨法家,这个认识是统一的。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墨子提出“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墨子·兼爱下》),但法家对此的要求更加严格。商鞅断言:“公私之交,存亡之本。”(《商君书·修权》),慎到认为:“凡立公,所以弃私也。”(《慎子·威德》),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说:“修身洁白而行公行正,居官无私,人臣之公义也。”(《韩非子·孤愤》)。作为一个有追求的“法术之士”,张汤把公义作为基本职业宗旨,把压制私欲作为基本功课,选择“去私心行公义”,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事实上,中国古代社会主流价值观并不以豪富为荣、以穷为耻,却始终以贪墨为耻、以不义为耻。“穷”这个字本义为因土室狭小而弯着身子,指处境恶劣,延伸为缺乏财物。在古代士人的意识中,贫穷似乎从来不是个大问题,“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也说的是穷的本意而不是没钱花,他们明白”人有欲则计会乱,计会乱则有欲甚,有欲甚则邪心胜,邪心胜则事径绝,事径绝则祸难生。(《韩非子·解老》)的道理,更愿意处其实不处其华,衣足犯寒、食足充虚即可,财富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对于处于穷苦中的民间大众,他们则报以深深的同情。宋代诗人石延年写过一首叫《送穷》的诗:世人贪利意非均,交送穷愁与底人。穷鬼无归于我去,我心忧道不忧贫。何其坦荡磊落:让穷鬼跟着我吧,因为我的心里,忧虑的是天下大道,而不是自己的贫穷!

 

张汤家无余财,可能也和他的厚道慷慨有关。《汉书:张汤传》记载,张汤虽做了大官,但他自身修养很好,放低身段和宾客们交往,同他们喝酒吃饭,不摆架子。对于老朋友的那些也走仕途的子弟尽量给予照顾,对于自己贫穷的兄弟们照顾得尤其宽厚。他殷勤的拜望长者,不避寒暑,在当时名声是很不错的。张汤的被诬告,也与他的仁厚有关。他手下有个很能干的官员叫鲁谒居,生了病,僵卧在租住的城中村(闾中)——看来也是个房子都买不起的廉吏,张汤亲自到家里去看他,看他贫病交加,触景生情,心中痛惜,亲自动手为他按摩足部以减轻其病痛,结果别人以此告发张汤:“张汤那么大的官,手下官吏有病,竟然亲自给他按摩脚,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所以说,张汤其实不是穷,是廉。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张汤为酷吏,但也肯定“其廉者足以为仪表……方略教导,禁奸止邪,一切亦皆彬彬质有其文武焉。”廉是个形声字,字形从广,表示和房屋有关,其形象手持两根禾苗,表示廉是堂屋两侧狭窄的侧边,这个意思让人想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贤者颜回,想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夫子自道。

 

要富也很容易,老百姓都明白“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的道理,但廉吏耻之。

 

张汤,他追求的不是无尽财富和穷奢极欲,是修身洁白而行公行正。

 

非独张汤如此,汉之杨震、唐之狄仁杰、宋之包拯、明之海瑞,清之于成龙等等,亦如此。

 

张汤死后,家族中的人知道他没钱,商量着筹钱厚葬他,但被他母亲制止。知子莫若母,痛则痛矣,张母却是清醒的、坚定的,她说:张汤不仅是我的儿子,更是天子的大臣,他一心一意辅佐天子治理国家,结果被人诬告陷害而死,用不着厚葬!”于是载以牛车,有棺无椁,凿土穴以平民礼仪葬之。汉武帝听说以后,心有戚戚,憣然心动,一边赞叹有其母必有其子,一边把陷害张汤的人全部诛杀。

 

往事越千年,正气存河岳。

 

1937年10月23日,毛泽东为西北政法大学前身陕北公学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的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与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与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地解决。”是的,陕北公学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他为抗日救亡而设,他收纳了全国乃至海外华侨的优秀儿子。有了陕公,中国就不会亡!

 

陕北公学经过延安大学(与今天的延安大学并非一所学校)、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西北政法干部学校、西安政法学院、西安政治经济学院、西北政法学院,一路发扬老延大精神,薪火相传、接续奋斗,一路发展到新世纪的西北政法大学,成为国家法治人才培养基地和西北地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发展很快,长安南路300号已经容纳不下,要建新校区,偏偏就在长安郭杜这里与张汤重逢。学生们高兴了:祖师爷,你在这里我们心里就有底了,求你好好保佑我们,在校不挂科、出校不堕落。

  

祖师爷不说话,学校树一碑,建一“廉亭”,替祖师爷说了心里话。树立起的,是这位西汉名臣的清廉自律、刚正不阿;昭示出的,是他捍卫法律尊严、坚守职业操守的不屈精神。

  

本文作者景阳冈,系我校1994级校友。

  

图文来源:青春都在西北政法

编辑:张可葳

主编:杨晨曦

校对:张可葳

审核:周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