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校友工作
  3. 西法大人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西法大人

墨海觅秀李玺文:《光明日报》报道我校校友、著名书法家李玺文事迹

  • 来源:西北政法大学校友会
  • 发布者:
  • 浏览量:

 

作者:位鲁平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在李玺文的办公室里,三面墙壁上都悬垂着他的书法作品,一个角落里还堆着不少新作。办公桌一侧的笔架上,悬立着一支支粗细不一的毛笔,旁边散落着几方砚台和一盒印泥。只有几台现代化的电脑提醒着我这里不是一个 

文人墨客的书房,而是置身于一个勤于全校教务的副处长的办公室里。从1984年于西北政法学院毕业,来到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工作,李玺文一干就是二十多年。这些年来,一直陪伴他的是那支从不离手的毛笔。

 

与许多兼长书法的人不同,李玺文最初研习书法并非为了修身养性,却是源自对于苦痛的挣脱。也许很难令人相信,写了二十几年书法的李玺文,右臂曾经患有重疾。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这病曾让他无法记笔记、很难跟上课程进度。沮丧的他甚至萌生了退学的想法。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玺文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看到了唐朝钟绍经的小楷《灵飞经》,那秀丽俊逸的字体顿时激起了他练习书法的念头。钻研书法艺术,这在别人可能不会很难,然而对于平时写字尚且不断抖动的李玺文来说,那只病臂,成了他心追手摹书法的最大敌人。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的,他从枕肘到悬肘,从双臂粗细不均到如今看起来已无二致,在书法技艺不断提高的同时,他的右臂也奇迹般地恢复了。

 

对于李玺文来说,如何精进书艺是他最为渴求的。与许多不能专职书法的人一样,他总是抽出一切空闲研磨技艺。每个双休日,李玺文不是在办公室里练字就是和朋友切磋。2005年暑假,利用在英国出差的闲暇时间,他完成了长达十数尺的《道德经》小楷,其细腻的笔致和娟秀的字体令很多朋友爱不释手。

 

如果说写小楷多半是研磨心性,那么书行草则更多地是直抒胸臆。在李玺文办公室的墙壁上,有一幅行草分外惹眼。那是一个“秀”字,好似一个点立足尖、正在起舞的芭蕾舞者。与端庄秀丽的小楷不同,这幅字更多了几分俊逸之气,气韵畅达、意境沛然。

 

李玺文说,书法也与舞蹈相通,当有情绪的“跳跃”。然而,它更接近音乐,讲究气韵的流畅。他坚持,写行草,点画的起落须于成竹在胸之后,将沉积在心里的感受书写出来;他坚守,广游名山大川是一个书写之人必做之功课;他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将万千气象汇于笔端,流淌纸间。秉持这一创作理念,他游三峡,登泰山,遍访四海名碑,广临五湖名帖。在绝美的大自然里追寻艺术的灵感,在精粹的古今书法高峰中积淀艺术的功力。1999年,他的作品集结成册,由著名书法家刘炳森题签付梓。他还有无数作品作为校际礼物赠与美、日、加、德、新等国的大学,个别的还被外国首相收藏。

 

提到未曾从师,李玺文显得颇为遗憾。但他并不沮丧,他戏称自己是刚刚故去的书法大家启功的“神交弟子”。对于别人的评价,李玺文显得平和而又理性。他说:“别人说我的字颇有启功之风,我很高兴,但并不兴奋。这说明我的字有值得称道的一面,但同时,我还在不断钻研于右任、柳公权的书法,我希望能更结合他们二者的气势,将秀丽之形与恢弘之气融合起来,形成我自己的特点。这正是我这些年来孜孜以求的。”的确,正如齐白石告诫后辈的那样:“像我者生,似我者死”,只有学其神韵并且加以变化,方能获得属于自己的长久艺术生命力。李玺文表示,他会谨从欧阳中石给他的建议:“不要理会外界的评说,坚持走好你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