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校友工作
  3. 西法大人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西法大人

把法庭搬进田间地头的法官周瑞生

  • 来源:西北政法大学校友会
  • 发布者:
  • 浏览量:

  

作者:裴晓兰    文章来源:京华时报

  

周瑞生(左一)在农村了解案情。 市二中院供图  34岁的周瑞生是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六庭助理审判员、代理审判长。这位从大兴农村走出来的法官,情系百姓。他背卷下乡,把法庭搬进了农民的场院、田间地头和床前炕头。反目成仇的家庭在他的调解下握手言和,冤家对头在他的主持下重归于好。一些讨回公道的群众为此含泪向他跪谢。对于群众的感谢,周瑞生总是说:“我只是做了人民法官应该做的工作。”

 

★周瑞生其人

 

周瑞生,男,34岁,北京市人。19964月入党,19967月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后开始在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工作。20014月,周瑞生被破格晋升为该院民六庭助理审判员,20051月被任命为代理审判长,同年取得清华大学法学硕士学位。

 

周瑞生先后被上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3次被评为院优秀达标先进个人,2003年度、2005年度和2006年度先后三次荣立个人二等功,2003年度、2005年度连续两次被评为北京市法院系统先进法官。

 

2007年,周瑞生被评为北京市法院系统十佳法官、北京市“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标兵。

 

“乡村法官”下乡审案

 

“你可能觉得他们为25块钱计较可笑。”周瑞生说,“但在农民眼里,25块钱真的不是小数目。有的农民种地,一年到头,只剩个温饱。”  

 

周瑞生从20014月开始在二中院民六庭任助理审判员。他负责的多是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民事案件,如人身损害赔偿、借贷和婚姻家庭纠纷,当事人大多来自密云、顺义等远郊区县。

 

自幼在大兴农村长大的周瑞生深知农民来城里打一场官司的不易。“肯定是早出晚归,四处打听法院地址。”周瑞生说,农村人打官司诉讼标的额都不大,有的就为几十块钱。他们大老远跑一趟市区不容易,到了法庭上就非要辩出个是非曲直不可,这样不易调解,甚至会激化矛盾,即使判决了也难执行。

 

于是,周瑞生想到了“就地审案”。周瑞生的书记员靳洪回忆,每次收案后,周瑞生都会细心地把同一地区的案件分类集中,然后把案卷装进一个大黑皮箱,背到郊区县就地审理。有时,他会借助当地法院法庭,有时直接将法庭搬进百姓家,经常一住就是四五天。

 

20068月,密云县村民石老汉和儿子的赡养纠纷案分到了周瑞生的手里。这是一起很普通的案件:石老汉将不尽赡养义务的儿子告上了法庭,一审法院判决儿子每月给付老人50元生活费后,儿子不服,上诉要求减少至25元。

 

“你可能觉得他们为25块钱计较比较可笑。”周瑞生说,“但是我告诉你,在农民眼里,25块钱真的不是小数目。有的农民种地,一年到头,只剩个温饱。”

 

周瑞生发现,石老汉已是73岁高龄,患有疾病,他的居住地离密云县城还有几十公里。“腿脚灵便的年轻人去一趟县城都很不便,更何况年老多病的老年人赶往京城呢。”周瑞生当即主动请缨,要到山村里为石老汉开庭。

 

当月13日下午,抱着案卷、穿着灰色法官制服的周瑞生和书记员一起出现在石老汉的院门口,这让石老汉很是惊讶。他赶紧到屋里把家里仅有的一个板凳搬出来给周瑞生,随后准备去邻居家再借一个板凳给书记员。周瑞生拦住了他,回身搬起一个满是灰土的木箱放在墙边一个木桌旁坐下,笑着对石老汉说:“我们就在这说吧。”

 

石老汉的儿子得知此事后,非常感动。他说“法官对老百姓的事这么上心,就凭这,我撤回上诉,赡养费我掏。”

 

就这样,石老汉和儿子的矛盾解开了。不过,结案后的周瑞生心里依旧挂念着这位独居老人。

 

20074月的一天晚上,他借再次去密云下乡办案的机会,又顺便去了石老汉的家。当时,石老汉不在,村干部用村里广播把他喊了回来。

 

见到周法官,石老汉脸上满是诧异和惊喜,他一边用钥匙开低矮的木头门上的锁,一边说:“没想到,没想到,你还记得我这个乡下老头子!快进屋。”

 

周瑞生掀开棉门帘走进了石老汉用石棉瓦封顶的红砖房,看见老人土炕上放的一盘大葱已长满绿叶,屋子里暖暖的。和老人寒暄几句后,周瑞生放心地起身离开,老人一直把他送到大门口。

 

据市二中院统计,近年来,周瑞生就地审结的案件达数百件。

 

细心调解使农妇放弃轻生

 

第一次开庭,周瑞生没有叫王某的丈夫。他认为,王某作为一个40岁的农村妇女,面对离婚心理一定很不平衡,一定有很多委屈要诉说,如果夫妻双方都在场,很可能会激化矛盾。  

 

在周瑞生审理的民事案件中,有不少涉及婚姻家庭纠纷的,而这类案件处理稍有不慎,就会使原本就闹矛盾的家庭再生怨恨。

 

20069月,周瑞生受理了一起特殊的离婚上诉案:密云县女子王某经丈夫起诉、并在一审法院被判决离婚后,不服判决,上诉到二中院。之所以说这个案件特殊,是因为王某在二审提交材料时,还递上了一份遗书。

 

周瑞生说,遗书是王某写的,大致内容为:终审判决后,如果判她离婚,她分到的财产要给她的孩子和父亲。周瑞生意识到,王某一定有很强的对立情绪,如果此案不能妥善处理,很可能引发不安定因素,甚至闹出人命。

 

他没有急着开庭,而是先找到王某的丈夫。通过交谈,周瑞生得知,这个家庭的矛盾主要来自于王某与公婆间。而王某丈夫之所以想离婚,是因为王某很偏执,她因为家庭矛盾曾把自己关在屋里开煤气准备自杀。

 

周瑞生原本想做和好工作,但发现王某的丈夫对离婚很坚决。

 

周瑞生也去密云农村找过王某的父亲,在了解情况的同时,希望老人能帮忙安抚王某的情绪。

 

随后,周瑞生来到密云法院,他打电话给王某通知开庭。王某回忆说,周瑞生在电话里说:“咱们有可能成为朋友!”

 

第一次开庭,周瑞生没有叫王某的丈夫。他认为,王某作为一个40岁的农村妇女,面对离婚心理一定很不平衡,一定有很多委屈要诉说,如果夫妻双方都在场,很可能会激化矛盾。

 

果然,王某一见到法官就开始不停诉说她和婆家多年的恩恩怨怨。她边说边哭,泪流不止,很快就用完了手里攥着的半卷手纸。周瑞生一直静静地听着。尽管王某的话题已扯出案件很远,但他没有打断。

 

哭诉半个多小时后,王某逐渐平静。她表示,自己现在也同意离婚,但要求多分些财产。周瑞生没有立即表态,他让王某先回去。在送王某出法院时,周瑞生说: “你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婚姻走不下去了,但你有年迈的父亲和尚未成年的孩子,凡事要冷静。”王某听后表示让周法官放心,说自己心里痛快了很多。

 

之后,周瑞生先后去了王某所在村的村委会、派出所,走访了王某的亲戚,动员他们做王某和婆家的工作。他还多次找王某的丈夫谈话,希望他在财产上做出让步。经过努力,王某的丈夫最终同意了周瑞生的方案。他说,“周法官三番五次地给我们做调解,我还能说啥?”

 

就这样,历时半年,此案最终以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调解。王某也决心要好好生活。

 

当事人讨回欠款跪谢法官

 

在听到自己终审被改判胜诉后,朱某“扑通”一下跪到地上。她老泪纵横,颤巍巍地从兜里掏出已褶皱的200元钱,让周法官去买包烟抽。 

 

周瑞生的书记员靳洪说,以前她很少见到当事人给法官下跪,但和周法官刚共事一年,她就目睹了好几次当事人跪谢周法官。

 

靳洪印象里最深的,是200611月的一天上午,一个和别人打买卖合同官司的农妇朱某在听到自己终审被改判胜诉后。朱某“扑通”一下跪在地上,她老泪纵横,颤巍巍地从兜里掏出已褶皱的200元钱,让周法官去买包烟抽。被婉言拒绝后,她过了几天又从密云大山里来到二中院,给周瑞生献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 “秉公执法,为民做主”。

 

朱某曾因卖给别人水泥后遭遇赖账。在提起诉讼后,她因文化水平低,没请律师,也不会举证,最终在一审时败诉。上诉后,朱某哭着对周瑞生说,那笔卖水泥的钱是她几年的积蓄,是她的命!并发誓说:“我卖过他水泥假不了,不信您去村里调查去。”

 

周瑞生说,他通过一审的材料判断朱某没有撒谎,只是她是个农民,不会打官司,因为怕花钱,所以没请律师。周瑞生十分理解朱某的心情,于是耐心地指导她如何举证。经过二审,二中院依据事实终审判决支持了朱某的诉讼请求。

 

廉洁审判拒绝诱惑

 

周瑞生习惯性地打开信封查看,他发现除了代理意见外,里面还装着一个小信封,“很鼓,像是装着钞票。”周瑞生赶紧叫住已走到法庭门口的代理人。

 

因为直接与众多当事人、律师打交道,多年来,周瑞生也遇到过当事人向他贿赂钱财的事情。

 

去年10月,周瑞生审理一个湖南人告北京一家电子研究所民间借贷纠纷案。当天开完庭,等被告方的人都离开法庭后,原告湖南人的代理人递给周瑞生一个大信封。“里面是代理意见”,说完,代理人转身要离开法庭。

 

周瑞生习惯性地打开信封查看,他发现除了代理意见外,里面还装着一个小信封,“很鼓,像是装着钞票。”周瑞生赶紧叫住已走到法庭门口的代理人。

 

“这是什么东西?”周瑞生问,代理人有些紧张,他小声说:“您就别问了,拿回去再看吧。”

 

“你把它拿回去,我告诉你,这对谁都没有好处。而且你也没必要。”周瑞生语气很严厉。

 

代理人只好拿走了小信封,并向周瑞生承认,这是他湖南当事人的意思,怕自己是外地人,在北京打官司会输。周瑞生向他表示,“打官司讲究有理有据,想别的都不管用。”

 

周瑞生说,类似的情形,他遇到过10多次。每一次,他都严厉拒绝。因为,当他面对庄严的国徽,面对当事人期盼公正的眼神时,他能想到的,就是无愧于心,无愧于良知,无愧于人民法官的职责。

 

本文来源于京华网 原文链接:http://beijing.jinghua.cn/c/200802/12/n7053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