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校友工作
  3. 校友活动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校友活动

微光汇聚,等你共同点亮“大礼堂灯火”!

  • 来源: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 发布者:校友办01
  • 浏览量:

 

20213月,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02035年)》,学校大礼堂与其它29座建筑列入《西安历史建筑保护名录》。至此,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学校最早建筑大礼堂进入西安市规划保护范围,对于大礼堂的利用和保护有了法律依据。

保护要求提出,必须“科学评估历史建筑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及保存状况,提出具体的修缮维护要求。历史建筑的维修和整治必须保持原有外形和风貌,对历史建筑内部有价值的历史信息载体加强保护。所有修缮维护、设施添加或结构改变等行为均不得破坏历史建筑的历史特征、艺术特征、空间和风貌特色”。“保持和延续原有的使用功能。确需改变功能的,应保护和展示原有的历史文化特征,并不得危害历史建筑的安全”。

其实大礼堂对于学校和十多万西法大学子来讲,早已不是一座单纯的建筑,她是学校红色基因传承的象征,是西法大学子的精神家园。

学校从延安走来

1937111日,陕北公学举行开学典礼)

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1941年和几所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1949年,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腐朽政权、取得全国最后胜利建立新中国前夕,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将延安大学更名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并南迁至西安办学。

从黄土高坡到繁华都市,一切从零开始,西北人民革命大学使用的高陵通远坊和泾阳永乐店校址校舍均为借用,19536月学校名称由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更名为西北政法干部学校时,办学地址仍在高陵通远坊。

中共中央西北局、西北军政委员会对学校建设非常重视。1951年春,西北军政委员会财政部为学校批准拨款7亿(旧币)多元修建费(195048日,根据西北局关于民大领导问题的决定,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改由西北军政委员会领导)。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改为西北政法干校后,西北军政委员会支持学校按照学工800人的编制在西安市南郊(今西北政法大学雁塔校区)修建校址,所需107亿(旧币)元修建费用由财经委员会拨给。


学校派出二十多人建校工作小组,对校区规划、工程设计、建设质量等多次研究检查。经过一年半的建设,各项建设任务均顺利完成,学校在1954519日起搬到今天的雁塔校区办学,并沿用至今。同时期建设的一批建筑如教室、水塔、浴池、宿舍均已拆除,现今在雁塔校区的校园里,当时那批建筑中留下的只有大礼堂和中楼。

大礼堂风貌

大礼堂位于行政楼后面,在学校中轴线上。同时期建筑现在也仅剩位于操场后面的中楼,中楼是一座典型的“凹”字型三层建筑,以至于刚来西安时很多同学还以为“中楼”即“钟楼”而讶异不已。根据学校上报给司法部资料显示,大礼堂建于1953年,总面积1279.08平米,砖混结构,层高2层,总造价181223.20元。学校档案也显示,建校工作实际从1952年就开始选址、规划和建筑设计,西安市建设局规划建设、西北局批准划定在西安市南郊八里村以南建设校区,大礼堂为首批建设项目。

(中央政法干校西北分校时期学生在大礼堂上课)

大礼堂是典型的苏式建筑,外观整体中规中矩,呈左右对称结构,分三段式,前部舞台区,中部观众观看区,单层,后部为控制区,双层。舞台区有化妆间、演员换装间、设备区、备台区。左右两边有楼梯通向礼堂背后,更多候台人员还可以在礼堂外的道路上等候。观众区左右各有两扇安全门。礼堂后门为中式4开木门,主席台为大概一米高木质舞台。礼堂座椅为四人座钢制架木质连椅,背后有25公分左右写字板,十分结实,连椅为枣红色,钢制架为绿色,每张椅子上用白色油漆印有“中央政法干校西北分校”字样,标明椅子购置年代为1954年起学校中央政法干校西北分校时期。

大礼堂灯火(西安政法学院57级部分学生在大礼堂)

庄严雅致的大礼堂承载着许多学子最美好的青春回忆!在这里,同学们有幸聆听我国著名交响乐指挥大师李德伦的交响乐欣赏讲座。李德伦个子很高、壮壮的,戴副眼镜,大概七十多岁的年龄,精神矍铄,认认真真为对音乐生涩的学生普及欣赏交响乐的知识,悦耳的钢琴曲深深的吸引着大家。记得他在讲到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时,他完整弹奏了一小节,讲这就是命运在敲门。还有一位健身教练戚玉芳,虽然五十多岁,却有着像二十多岁的身材,伴随着音乐舞动,竟然比年轻人还青春朝气。1992年,学生们还有幸在大礼堂看过一位小提琴家的演奏会,那个演奏小提琴的是刘半农的侄子刘育熙,听他拉刘半农的《叫我如何不想TA》,缠绵悱恻,如泣如诉。

在这里,学生们也曾聆听了陈忠实、路遥、高建群等文学大家的讲座,他们的讲座让大家感受到文学的力量。由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人生》在大礼堂和行政楼中间空场放映。这是一个极好的放映场,银幕绑在两棵高大梧桐树干上,放映机放在礼堂后面二层控制室。看完电影《人生》后,许多班级组织开展了人生和爱情大讨论。路遥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尤其发人深省。

(以79级和80级同学为主的小乐队在大礼堂演出)

大礼堂也曾是学校师生的重要文艺演出场所,迎新晚会、毕业晚会、各种文艺合唱比赛等等都会在大礼堂举办。刚复校那年,学校在七省区(西北五省、区加上河南、湖北两省)招生,一起入校还有一个维吾尔族专科班,大约有三四十个学生。从新疆青海宁夏来的大多能歌善舞,夏日晚上的操场上吉他、胡琴、手鼓声伴着悠扬嘹亮的歌声真是一道风景线。

(西北政法学院时期师生在大礼堂演出)

1981年学校在大礼堂举办孟夏音乐会)

当年在大礼堂上课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很多学术大家都在大礼堂为同学们作学术讲座,宪法学家吴家麟、法理学家武步云、刑法学家高铭暄、行政法学家应松年、经济学家何炼成……李凤权老师在大礼堂讲《中国革命史》,李老师身体消瘦,个子很高,戴副金边眼镜,铮亮的脑门感觉满是智慧,尤其是他讲课时喜欢走来走去,声如洪钟,满口陕西腔的他把中国革命史讲得气贯山河。李老师退休后笔耕不辍,写出了《横山起义》和《胡景翼传》两部党史专著,对研究党中央进驻延安前当地党的活动有重要意义。

(在大礼堂听课的法律系79级学生)

(在大礼堂听课的理论系79级学生)

法律专业逻辑学课老师是杜辛可,杜老师是陕北米脂人,从老延安大学毕业后留校,到之后的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再到政法学院……杜老师历经了学校各个时期是学校事业的发展践行者和见证者。杜老师的课讲得非常好,他一口浓浓的陕北口音让同学们捏着鼻音竞相模仿。孙皓晖老师的课也是在大礼堂上的,声音浑厚带有磁性,很好听的男中音,当他五百万字的小说《大秦帝国》出版面世,真是一个浩大的场面。

红色基因的象征

学校在陕北公学时期就有一座礼堂,叫陕北公学礼堂。它延安时期非常有名,著名的《黄河大合唱》首演就在那里举行。1939413日,《黄河大合唱》由抗敌演出队第3队首次演出,邬析零担任首演指挥。这部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作品,赞扬黄河的壮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发出中华民族的怒吼声,强劲地传遍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陕公礼堂这座带着红色印记的建筑毁于战火不能觅迹,仅在中央档案馆存放其照片。

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李富春、张闻天、以及从战场下来的英雄们都在陕公礼堂做过报告。毛泽东还为陕北公学留下一段著名的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题词成了学校办学方向和永远的精神灵魂。

(长安校区校务楼前红色基因石刻着毛泽东给陕北公学的题词)

由于学校经历了陕北公学和延安大学两个重要时期,校内有很多同时经历几个时期的领导和老师,如李敷仁(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民俗学家、新闻学家,担任过延安大学第四任校长、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副校长、校长),刘端棻(著名教育家,担任过延安大学教育长、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教育长、副校长),林迪生(担任延安大学中学部主任,西北人民革命大学二部主任),高云屏(著名教育家,1948年秋任延安大学秘书长,校党支部书记,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秘书长、教育长、工会主席、党委书记),杨典(19385月到陕北公学学习,19471月任延安大学系主任,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时期组教科科长、一部主任、党委委员),王云风(曾任延安大学任教,后参与组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担任三部副主任、主人),张治平(19386月入陕北公学学习,曾任西北人民革命大学二部教务科长,后调任三部副主任),刘若曾(1938年在陕北公学分校学习,著名教育学家,担任过延安大学中学部副主任、西北人民革命大学三部主任、西北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北分校校长、西安政法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许多老师既是延大学生,毕业后又担任延大、西北民大老师,如王铸九、吴仲璧、陈方、贾普云、罗楠、吕夷、赵光勇、赵广智、马朱炎、杜辛可、韩凯、张逊斌、何子忱……先辈们在建设这所礼堂的时候就已经把陕北公学精神、“老延大”优良传统、西北人民革命大学精神内涵于此。学校建设中坚持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多花国家一分钱。血脉在传承,精神也在传承,大礼堂就是这一载体。

校友们的精神家园

197910月,学校为复办后的第一届79352名新生在大礼堂召开迎新大会)

青春的记忆历久弥新,发生在我们这座礼堂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多,留给我们的记忆也太多太多,它已然成为校友的精神家园!

许多校友都对大礼堂有深刻的记忆,79级校友回忆:“上大课时五个班的同学是随便坐,因此谁去得早,谁就能坐到前排,听得清楚。在大礼堂上课冬天手冻得手难以握笔,没法写字;夏天热得汗流浃背,只剩牛喘,头上转的大风扇,感觉没有一点风。大礼堂正门与行政楼之间是看露天电影的地方,大银幕就绑扎在树上,同学从寝室自己带方凳坐着看,摄影机架在大礼堂的台阶上。大礼堂后正对着土操场,我们进校后才新铺上炉渣跑道。礼堂后门的台阶上晚饭后架起一黑白电视,是全校同学唯一能看到电视新闻的地方。”

(大礼堂里师生同乐)

83级校友李喆回忆:“我表演的独角戏王木犊让同学都记得了我,也锻炼了我”。88级校友郝之溢回忆说:“时间拉回到88年,迎新晚会,那时的歌者舞者及演讲朗诵者出色表演,每次政法特有的嘘声和热烈的掌声,都像一幕幕电影在回放。大礼堂以它厚重的胸膛承载着政法学子青春的记忆!”有校友回忆到“当年法律系上大课时,五个班的同学全坐在大礼堂里听课,其中就有杜老师讲的逻辑学课。学校组织的第一次中外法学交流也是在大礼堂搞的,日本家庭法律师代表团向全校师生介绍了日本法律的发展情况,我们当时感到非常新奇。”……

(西北政法学院时期学校在大礼堂召开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会议)

走向辉煌

从延安走来的西北政法大学得到以毛泽东、周恩来、习仲勋等老一辈领导人的直接关心和领导,学校的办学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办大学的生动实践。

 

1998年,习仲勋同志为西北政法学院成立四十周年题词)

八十五年来,学校不断汲取着中国共产党政治坚定、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营养,这是流淌在西法大人身上鲜红的血液,我们必将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擦拭我们的鲜红的底色,使其历久弥新。今天的大礼堂依然庄严肃穆,大礼堂的灯火必然辉煌,并不断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历经近七十载沧桑岁月

彼时的辉煌明丽

如今的厚重端庄

它承载着满满回忆

承继着红色血脉

它经历风雨

见证学校的光辉历程

陪伴学子们的成长蜕变

闪烁在每一代西法大人的记忆里

 

 

 

 

学校拟于2022524日至20221231日对大礼堂进行维修加固和水电暖等基础设施维修,并将其改造为西北政法大学传承红色基因展学馆,加强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的同时,传播红色法治文化、积极服务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场所环境。

基于项目改造需求,从学校发展角度,大礼堂作为学校红色文化传承及教育教学活动基地,亟待对大礼堂建筑主体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修缮加固和提升改造。

本次拟改造内容包括:

1、建筑主体周边整体环境提升;

2、建筑屋面修缮,重做屋面防水,替换损坏瓦片;

3、建筑外墙装饰及节能改造,增加保温层,用网格布和抗裂砂浆抹面,外做真石漆饰面层;

4、室内装修翻新,水电暖气消防等设施改造;

5、室内墙面隔音做降噪处理,活动中心整体音响、灯光提升、监控提升等。

 

 

为了使它再焕华光

让我们携起手来

为大礼堂贡献一份力量

期待着大礼堂陪伴西法大再度启程

一起走向西法大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