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校友工作
  3. 西法大人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西法大人

校友风采 | 我校2004级校友孙露:让公平存于心

  • 来源: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 发布者:校友办01
  • 浏览量:

让公平存于心

 

——记自治区先进工作者、兵团博乐垦区

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露

 

 

他说,自己最喜欢托马斯·福勒的一句名言:“呆板的公平其实是最大的不公平。”

 

在他的办公室里,书、资料、案卷挤满了书柜,占满了书桌。他,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博乐垦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孙露,一个为了公平、正义,不断追求的人。

 

                    满腔热忱 扎根边疆

 

 

今年35岁的孙露,从检12年来,无论在反贪一线,还是在公诉席上,始终恪守“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检察职业道德,坚守平凡岗位,维护公平正义。

 

2007年12月,兵团政法机关到西北政法大学招录公务员,他响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报名参加考试。2008年7月,大学毕业后,他来到了博乐垦区检察院。

 

适应环境靠时间,融入集体靠情感。“因为家不在新疆,领导和同事对我很照顾。周末闲暇时,同事们陪我一起徒步、骑行,熟悉人文地理,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孙露说。2009年,博乐垦区检察院集中力量查办上级交办的某厅局级大要案时,时间紧,工作压力大,但院领导没有顾忌他通过司考后可能会离职,而是毅然决定给他3个月脱产学习期,当年他获取了司法考试A证,并坚定地留了下来。

 

 

                    因为热爱 毅然坚守

 

 

“他是个爱学习的小伙儿,每天就数他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同事顾晓頔说。

 

有人问孙露,“你这样‘拼命’到底为什么?”他笑着说,“因为热爱”。

 

 

 

刚开始,孙露被分配到职务犯罪侦查局,通过办案他深切体会到书本上的法学理论与反贪办案是“两码事”,孙露说,知识储备是基础、侦查经验是关键、办案安全是底线、奉献品格是保障。他笃信“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孙露在办案之余,精心撰写调研文章、职务犯罪大要案专报、简报、经验交流材料、先进事迹材料、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等。他把每一项工作都看作是一次难得的历练,虽然牺牲了大量个人时间,却得到了长足锻炼。

 

他撰写的《兵团民政系统官员受贿案例分析》在全国检察机关第二届预防职务犯罪案例分析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案例分析”。

 

                    勤勉尽责 敢于担当

 

每起案件,孙露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2015年,公安机关报捕了一起零口供诈骗案,相关证据指向马某,但其拒不认罪,极不配合,逮捕则风险巨大,不逮捕又会放纵犯罪。在深入分析案件后,孙露建议批准逮捕,并列出详细补侦提纲,督促办案民警高效取证,要求公安机关远赴外地,调取马某用他人身份证件开户的银行卡原始资料及民航、铁路出行记录、微信聊天记录等。

 

孙露在批捕、起诉阶段多次讯问马某,其均否认犯罪。他一度陷入迷茫,难道逮捕错了?冷静之后,孙露将所有间接证据串联起来,坚信了自己最初的判断,果断提起公诉。马某在收到起诉书当晚,央求看守所管教民警给孙露打电话,询问现在认罪晚不晚。最终,马某一审获刑5年6个月,未上诉。

 

近年来,孙露办理反贪、侦监、公诉、强制医疗案件达150件,所办案件程序实体并重,无一错案。

 

“要办就办成铁案”,这是孙露始终坚持的职业操守。2017年,孙露接到群众举报,一名公职人员长年套取连队低保金案件,涉及金额近百万元。一开始,犯罪嫌疑人拒不认罪,并提前将97张银行卡证据销毁,使调查陷入困境。孙露和4名干警进行摸排走访,从与职工的谈话片段中筛选信息,梳理出蛛丝马迹。最终,找到犯罪嫌疑人销毁证据的地点,找到了犯罪证据,将其绳之以法。

 

去年,孙露获得自治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博乐垦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玥对孙露赞赏有加,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个副检察长,他总是带头办大案、要案,走进他的办公室,看到的是满满的案卷,这是他的担当;善于学习、善于总结、不断创新、推进检察工作,这是他的担当;不诉公开,把检察权放在阳光下运行,这也是他的担当;面对邪恶,无所畏惧,这更是他的担当。这一切均源于他心中装有爱,装有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