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丛琳娜 通讯员 李强子 来源:威海新闻网•威海日报
2004年,她从西北政法学院毕业,步入了基层法院。2007年初,开始独立办案,到目前已结案100余件,仅有4件是以判决方式结案,调撤率达95%;她经办的案件无一上访、无一上诉、无一改判或发回重审。从打怵与农村人打交道,到处理基层纠纷游刃有余,现年26岁的张丽红已成为荣成市人民法院成山卫法庭名副其实的好法官。
让“红脸”邻居握手言和
谈及处理基层纠纷,张丽红颇有感触地说:“来这儿打官司的当事人大多是街坊邻居、亲戚朋友,审理案件时,我往往先考虑‘和为贵’,倘若一判了之,不仅不能及时化解纠纷,而且很有可能让双方结下新的怨恨。”
2003年,荣成市俚岛镇某村村民老于将一套老房卖给了村民老李,但没有过户。成交后,老李便对房屋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后一直没有入住。2006年底,该村房屋将要被拆迁,补偿费很高,老于后悔将房屋卖掉,就起诉要求法院确认先前的房屋买卖无效。
接手该案后,张丽红首先考虑的是双方是多年邻居,调解是最好的选择,但此前该村村委已经调解多次无果。接下来的一个月,张丽红先后开庭三次,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苦口婆心地劝说调解,最终使怒目相对的老于、老李握手言和。
用真情解开夫妻怨结
在纠纷中找到突破口,运用调解艺术化解矛盾,是张丽红的过人之处。
张丽红曾受理过一起特殊的离婚纠纷案,原告为聋哑人。庭审最初,双方都执意要求离婚,其亲属也来到法庭助阵。几番交流过后,张丽红发现,夫妻俩闹离婚只是双方亲属较上了劲,夫妻之间的感情仍有挽回的余地。
于是,张丽红果断中止庭审,让双方的亲属暂时离开法庭,只留下他们夫妻俩。双方亲属对张丽红的做法很不理解,有的甚至破口大骂。见状,张丽红委屈地想:“给他们判离婚算了,自己这不是自讨苦吃吗?”但法官的良知很快让她冷静下来。后经几个小时的交谈,她才最终搞清:这对夫妻感情并未破裂,只是因家庭琐事发生了矛盾,而双方家人又参与了进来,帮亲不帮理,矛盾才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对簿公堂。随后,在张丽红的悉心调解下,两人终于敞开了心扉,和好如初。
判决书让输官司者心服口服
随手翻开张丽红写的判决书,不难发现,枯燥的法律条文,都被她精心转化成百姓容易接受的语言。对此,张丽红解释说:“判决书既要回答当事人最关心的问题,还要让他们看得懂。”
近日,张丽红接审了一起果款纠纷案。当事人老张、老李为同村人。原来,今年初老张收购了老李家18筐苹果。当时,老张并没付现款,而是随手开了收苹果的单据。没想到,前不久两人却因苹果单价问题发生纠纷。老李说,当初他卖的那18筐苹果都是上等苹果;而老张却说,当初他收的18筐苹果全是烂果。双方相持不下,闹上法庭。
经反复调解,双方均达不成一致意见,最终,张丽红依法做了“好果”的判决。在判决书上签字时,收果的老张写下了:“我一定要上诉。”一周后,老张再次来到成山卫法庭。出乎意料的是,他并不是来上诉的,而是心甘情愿来交苹果款的。问其原因,老张表示,判决书将有关法律写得明明白白,俺不能无理取闹。
原来,为使判决书上的法律条文通俗易懂,张丽红利用周末回家的时间,请文化背景与老张相近的家人进行评判,反复推敲措辞,直到家里人说“能看懂了”才罢休。
法庭上的张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