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贾宇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最高人民法院网、中国法院网和天平阳光APP联合推出的2024年全国两会《大法官访谈》节目。
做客我们节目的嘉宾是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贾宇。欢迎您,贾院长。
【贾宇】: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贾院长您好,我们注意到,2023年,上海法院围绕“政治建设引领、司法质效为本、数字改革赋能”工作主线,全面推进数字法院建设,您能和我们介绍一下整体情况吗?
【贾宇】:感谢主持人。去年以来,上海法院大力推进数字法院建设,数字法院的框架体系、技术平台、建设路径、操作规程已经初步形成,推动法院工作“质量与效率”双提升的效能正在持续显现。
目前,上海法院已对全市300多万份的裁判文书和电子卷宗进行了数据化解构,唤醒了海量的“沉睡”数据,形成7.8亿个直接可用的数据点。在全市三级法院的共同努力下,申报应用场景近4000个,建立模型近1000个,推广应用300多个,嵌入系统近200个。上海数字法院监督管理平台目前已经累计推送提示预警近3万条,法院干警反馈其中“有帮助”的提示数量占到了八成。
同时,我们积极参与数字治理,深入分析司法数据背后存在的社会治理问题,形成新能源产业发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大数据分析报告16份,有效推动相关问题解决。
此外,我们还主动对接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根据司法办案和审判监督的需求,线上实时申请使用公共数据,已经取得全市企业注销、职工参保、车辆信息等140余类的数据,实现了外部数据的共享共用。
中央、市委、最高人民法院对上海数字法院建设都给予了大力支持。这项工作已经被列入了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规划和重点工作安排。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评估专家对上海法院通过推进数字法院建设提升审判质效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新华社、人民法院报等多家媒体对我们的做法给予了积极地报道。《瞭望》杂志对上海数字法院建设的报道是这样一个题目:《“数字法院”开启审判新变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凝炼和总结。
【主持人】:贾院长,其实我很好奇,到底什么是数字法院?它又立足于解决哪些现实的困境呢?
【贾宇】: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审判体系和机制日益健全,司法审判整体水平持续提升。但是受制于案多人少的社会性的结构矛盾,以及传统审判模式的制度性约束等问题,在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和司法公信力的提升上还面临着不少现实的困境。
比如说,我们的司法运行缺少一套可靠的体系化的质量检验机制,无法满足海量诉讼案件全流程监督管理的需求,特别是司法资源紧张导致的司法质量效率问题,在传统审判模式下难以找到出路,必须通过数字化转型进行解决。又比如,人民法院积累了海量的司法数据,然而,因为缺乏体系化的利用,多数司法数据仍然处于静态、分散、被动的“沉睡”状态。
可以说,是时代需求和技术变革,两者共同呼唤数字法院的到来。数字法院就是依托大数据手段,逐步建立覆盖审判执行各个领域的场景模型,通过司法数据的自动筛选、比对、碰撞,发现和推送隐藏在案件中的问题线索,实现不间断的质量评查和风险预警,从而推动法院工作理念、业务流程、组织架构、治理方式的再造。
因此,我们说,数字法院是司法领域一场全面数字赋能、全程预警监测、保障适法统一、提升司法质效的重塑性变革,是推动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利器。
【主持人】:数字法院和我们之前一直提到的法院信息化建设、智慧法院有什么关联或者区别吗?
【贾宇】:这个问题也是我们经常在不同场合、被法院内外的人所询问的。如果借用《易经》的概念去诠释的话,这两者的区别可以概括为“道”和“器”的不同。
传统的信息化、智慧法院建设过程中,法院的工作流程、机制、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要是把立案、审判、执行、管理等工作,由线下转为线上,也就是“业务数据化”,整体水平仍然处于数据生成和数据载体阶段。信息技术在这个阶段仅仅是业务的辅助性、服务性的工具,所以我们说它还停留在“器”的层面。
而数字法院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变革,更是一种理念、思维和机制的根本性改造,是综合运用大数据思维,通过新技术收集和分析海量司法数据,推动“数据业务化”,通过数字化改造重塑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和体制机制,最终带动审判质量和效率发生重塑性变革。
因此,我们说数字法院是法院工作从根本上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入现代化的方法、路径,实质上已经超越了“器”的层面,上升到了“道”的层面。
【主持人】:人民法院除了行使审判权这一核心权能外,还行使审判监督管理、参与社会治理、司法政务管理等权能。那么,围绕这些职能、职责,数字法院能够提供哪些具体的功能和功效?
【贾宇】:当前,上海数字法院的建设体系、运转模式、推进路径已经基本成型,“四梁八柱”已经确立,已经形成了以五大板块为核心内容的数字法院框架体系,分别是:数助办案、数助监督、数助便民、数助决策和数助政务。
【主持人】:请您首先给我们介绍下数助办案,数字法院如何以此来实现既注重质量又兼顾效率?
【贾宇】:我们把法律适用规则、裁量尺度标准、关联案件信息、文书写作规范等嵌入到办案系统,实现自动分析、自动推送、自动预警。这样,案件办理的背后,不再单纯是法官个体的智慧和思考,而是一整套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的支持。
比如说,我们通过共享大数据中心的数据,可以及时发现案件中法人等组织注销或者自然人死亡的情况,发现被执行人公积金、大额养老金等财产执行的线索。
再比如,我们建立“涉车牌买卖虚假诉讼纠错”“民间借贷虚假诉讼甄别”“假离婚、实逃债诉讼甄别”等应用场景,为发现和打击虚假诉讼行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又比如,我们对常见的适法不统一、自由裁量权行使不规范的案件类型,研发出了“销售假货刑事案件适法统一”“职务发明奖酬案件适法统一”“危险驾驶案件适法统一”等数十个类案的应用场景,在办理相关案件的时候能够即时提示权威、典型案例处理规则,为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提供数字化的全新途径。
【主持人】:请您再给我们介绍下数助监督,数字法院能否助力实现全流程常态化监督?
【贾宇】:我们依托法院审判执行过程中积累的海量司法大数据资源,运用数字建模与智能应用开发相结合,可以发现数据中隐藏的各类问题,比如,案件质量问题、司法廉政隐患、诉讼效率问题、程序不规范、法律文书瑕疵等等,从而实现全流程系统性监督。
上海数字法院目前建立的300多个评查模型,能够常态化、不停歇地对案件进行“数字体检”,从而推动审判监督管理模式由“碎片化的个案纠错”转变为“全流程的全面评查”。
【主持人】:我们注意到第三个方面是数助便民,以人民为中心的诉讼服务体系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既是公平正义的逻辑起点,也是司法为民的重要窗口。相信这个和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感受度息息相关的方面,一定也是人民群众特别在意和特别期待的诉讼服务领域。
【贾宇】:是的。数字法院时代,传统诉讼服务获得了重大升级的机遇,主要方向是充分挖掘大数据价值,推动诉讼全程留痕、精准推送、智能预测等,让诉讼活动更加公开透明、更加便捷高效,让老百姓在诉讼服务中有更好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比如,在执行中,常常有当事人在查封期届满的时候忘记申请续封,从而致使财产保全失效。对此,就可以研发应用场景,自动提醒当事人决定是否续保,让当事人感受到诉讼服务的精准周到。
再如,针对信访回复不及时或者缺乏实质性内容的情形,可以研发质量监督辅助模型,对提交的答复内容进行自动识别,如果判定为无效答复情形,则可以自动拦截并提出警示,提升对当事人答复的质量。
【主持人】:司法是社会矛盾纠纷的集中地,也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司法案件潜藏着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那么,上海数字法院在数助决策方面,是如何做到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既“治已病”也“治未病”呢?
【贾宇】:如果能够激活司法大数据资源,把案件所蕴含的社会信息系统地挖掘出来,就可以极大地升级司法参与社会治理的手段和成效,从而推动司法职能从“抓末端、治已病”向“抓前端、治未病”延伸。
目前,上海数字法院主要是通过三类场景模式来实现“数助决策”:
第一类是决策参考类的应用场景。我们通过内部深入挖掘司法大数据,并与外部数据碰撞、比对,发现某一类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此形成深度分析及对策建议,报送党委参考决策。
第二类是司法数据推送类的应用场景。我们通过把数字模型发现的蕴含某一社会治理价值的案件线索,实时地推送给主管部门进行核查处理,从而健全工作机制,堵塞管理漏洞。比如,司法案件中常见的二手房交易双方“做低”房价、股权转让签订“阴阳合同”等情况,往往蕴含着偷逃税的可能,我们通过建立数字模型进行筛查,实时生成涉嫌逃漏税款的具体案件清单,源源不断地推送给税务部门核查,以此助力健全税收征管体系。
第三类是司法数据查询类的应用场景。我们通过开通查询的端口,把法院掌握的相关数据信息依法提供给有特定社会治理需求的政府单位、监管部门、企业平台等查询,反向地打破数据壁垒,助力社会的治理。
比如,我们上海法院针对小微企业涉诉以后银行就不敢放贷的情况,主动与全市的9家金融机构建立了“涉诉信息澄清机制”,促进企业融资信用评级提升。我们还以此推动新修订的《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增设了“中小企业涉诉信息澄清机制”的条款。
【主持人】:让我们再来聊聊数助政务。我们知道,法院政务涉及政工、办公、警务、行装等多个类别,数字法院又是如何重塑这些纷繁复杂的政务管理方式的呢?
【贾宇】:数助政务主要是围绕“数字政工”“数字警务”“数字办公”“数字行装”等各类的管理需求,将司法政务中的管理要素和操作流程数字化、标准化,打造一个安全便捷、内外网联通、各级法院共享的立体化集约化的平台,畅通内部数据对接,最终做到“一网统管”,实现法院管理的现代化。
比如,上海法院围绕政治建设、干部选任、人才培育、文化创新、基层基础、监督管理,搭建了数字政工平台,并且配套了六大工作板块,目前已经初步实现了数字集成、一网通办、预警监督、辅助智选、干部画像等主要应用功能。
【主持人】:随着数字技术加速发展,数字法院必然会发生更加深刻、更加广泛的变化。那么,上海数字法院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贾宇】:当前,上海法院的数字法院建设正处于向纵深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下一步,我们要持续突出实战实效,以数字化助力法院工作的现代化。
第一,我们要积极“融入”,积极融入更广阔的数字化发展空间。从上海全市层面来看,抓住全市全面推进公共数据上链、加强数据开放共享的机遇,为数字法院建设汇集更加丰富的数据资源。从全国法院的层面来看,主动融入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为全国法院的数字建设贡献上海力量。
第二,我们要多维“拓展”,多维拓展更融合的数字化场景效能。逐步推动应用场景建设与司法办案深度融合,要从“单点式”的应用场景研发迈步向“集成式”复杂大场景研发,我们将继续推动同类型小场景整合为大场景嵌入系统,积极开发复杂大场景、要素式场景、改判高发点场景。
此外,我们要大力探索以数字赋能便利当事人诉讼、助力社会治理、提升司法政务水平,切实推动数字法院在理念、技术、场景谋划和实际运用等方面向纵深发展,让数字改革全方位重塑法院工作。
第三,我们要追求“实效”,深度跟踪更科学的数字化成效评估。持续做实应用场景监督预警的后半篇文章,把场景推送的结果与监督追责结合起来,严格落实责任,让场景监督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沿着当前数字法院1.0版,稳步迈向2.0、3.0版乃至更高层级,始终把“质量”作为数字法院建设的生命线,下足绣花功夫,以“滚石上山”的精神持续攻坚,全力以赴以数字改革赋能助力法院工作现代化。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贾院长。我们本次的访谈就到这里,感谢大家收看。再见!
【贾宇】: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