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教育世家血脉, 厚植教书育人情怀——记西北政法大学刘文沛老师一家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9月10日下午,西北政法大学庆祝全国第37个教师节座谈会正在进行,当教育世家代表刘文沛副教授讲到她家“五代23人先后从事教师工作,扎根三尺讲台教书育人”时,全场师生报以热烈掌声。这样一个教育世家有着怎样的光辉故事呢?
坚守百年初心,孕育教育世家
刘文沛的曾祖父刘毓贤,清末时做过私塾先生,在乡里享有盛誉,革命战争时期参加八路军,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八路军某部营教导员、文化教员,后在解放山西省宁武县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刘毓贤强烈的文化意识、教师情怀和为党为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对其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家族里深深埋下了教书育人的种子,孕育了一个在教师岗位上默默耕耘,跨越百年,连续五代23人的教育世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刘文沛这样评价她的曾祖父。
(刘文沛祖父的家族)
刘文沛的祖父刘国兴参加过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地方政府部门工作。1955年,34岁的刘国兴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深入乡村一线开展识字扫盲教育,一干就是7年。他把教学与劳作相结合,在务农之余教全村老小识字读书。他自创的“每天会念会写5个字”的扫盲教学法,不但非常有效,也深受村民喜欢。现在村上的老人基本都能看读书看报,皆是受益于当时的识字扫盲教育,多年来村里的年轻人读书求学蔚然成风,人才辈出。
“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祖父把9个子女全部培养成了‘读书人’,而且多人走上了教师岗位。”刘文沛回忆起自己的祖父满怀崇敬。她说“祖父是家族的领路人。”
刘文沛的父亲刘水清,1969年参军,曾任部队宣传干事,经常给官兵讲解党的光辉历史和红色故事。后来到河南省开封市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读书,毕业后在黄河水利委员会中游水文水资源局担任职工业务培训教师20年。其母刘桂林1973年于山西省离石县贺昌中学毕业,回到离石县结绳墕公社从事乡村民办教学工作。在偏僻的小山村,她是全科老师,一人教五个年级20余名学生的全部课程,秋夏两季还要带学生参加支农劳动。“母亲那时住窑洞,睡草席,不怕苦,不怕累,晚上在煤油灯下批改学生作业经常到深夜,她把满腔热血都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受家庭氛围熏陶,刘文沛从小就把成为教师作为人生的目标。“我高考时填报的志愿全是师范类院校,从没考虑过其它学校”。
(刘文沛父母亲家庭)
2003年,刘文沛在北京师范大学完成本科和硕士的学习后,成为西北政法大学的一名老师,任教期间在复旦大学攻读了博士学位。她长期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兢兢业业教书育人。
刘文沛的丈夫和侄女都是解放军某大学副教授。她的十几位叔婶、姑表、兄妹、侄女、侄媳中,有中国科学院教授,有地方大学老师,也有中小学教师,个个表现不凡。他们获得的“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先进工作者”“文明家庭”等各种荣誉证书、奖状奖牌难计其数。刘文沛说“我们家族以教育为荣,以学生为本,都把学生的事当作大事。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已经融入了家族血脉。现在已经五代传承,将来一定还会延续”。
理想信念高于天,越是艰苦越向前
“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铸民魂。”刘文沛家族23名教师中有14人是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教育情怀将家族的命运与国家发展紧紧相连。他们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哪里需要哪里去,越是艰苦越向前。”
刘文沛的1个姑姑、3个姑父曾支教援藏。其中在西藏从教时间最长的25 年,最短的7年。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西藏教育事业的执着。无论是作为普通任课教师还是作为班主任,他们都一心一意扑在教书育人上,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学生任劳任怨,为教育援藏作出应有贡献。
其叔叔刘兰廷和婶婶李玉梅是志同道合的教师伉俪。夫妻二人在山西省离石二中分别教授数学和英语40年。刘文沛的二姑父李恩明在乡村最基层任教38年,他们都把自己毕生精力献给了党的基础教育事业。
(刘文沛叔父的家庭)
弓宇鹏,刘文沛的七姑父,1993年从山西省吕梁学院政史专业毕业,分配到山西省石楼县二中。九十年代初期,石楼县二中还是一个普通的乡镇中学,全校没有一个体育老师,体育教学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年轻潇洒、酷爱运动的他本着对体育事业的热爱和对乡村孩子的关心,主动担任学校的体育老师。没有体育器材就自己制作,没有活动场地,就在课余时间带着学生把教室后面3米高的土坡开凿出一条百米长3米宽的跑道,挖出的土二次利用将学校旁边的烂沟滩填起来,建成了一块平坦的小操场,课间操有地方了,篮球场也有了。简陋的跑道、操场见证了一位年轻教师对教育火热的初心和使命担当。
“我在大学时就报名支教,希望反哺生养我的乡村”。刘文沛提起支持边疆教育和坚守乡村教育的长辈便像打开了话匣子一般,如数家珍。“如果现在国家需要我到乡村去、到边疆去,我愿意,马上收拾行李就能出发。”
“每次家庭聚会,父亲都要讲他的军旅故事和红色党史,勉励小辈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听党话跟党走。这是我们家的‘保留节目’”。刘文沛动情地说,“从曾祖父开始,我们家族爱党爱国爱教育的理想信念,从未动摇。”
传承家风家训,谱写时代新篇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刘文沛常说教师首先要“学为人师,严于律己,为学生树典范做榜样”。她在学校先后主讲《政治学原理》《西方政治制度史》《中国政府与政治》等本硕课程,发表学术论文22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4项,主持省级课题2项,先后6次获得学校和学院“优秀教师”称号,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她所负责的党支部被评为“样板支部”。
“刘老师讲课深入浅出,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大量的现实关切。”2018级国际政治专业的熊睿卿说道,“她在课堂上常常讲到百年大党和新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令人振奋鼓舞。”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戎海梅同学讲述了刘文沛给她修改论文的故事,“我的论文稿上有刘老师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她还面对面指导我写论文的细节。在她的帮助下,我的一篇课程论文得以公开发表。”
“满怀对学生的热爱,永葆教师情怀”。刘文沛所在学院的党委书记马光明对她给予高度评价。
刘文沛家族现有9位中青年教师,他们有的从事纳米研究,有的在向医学高峰攀登,有的在高校任教,有的在乡村教育一线作铺路石。他们都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作为奋斗目标,砥砺追求。
百年赓续传承,刘文沛及其家人见证了中国教育的坎坷与变迁,唱响了一代又一代教师之歌,谱写出一曲动人的家族教育史篇。
“我也要当老师!”刘文沛的孩子正在上中学,她用坚定的目光描摹着未来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