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闻公告
  3. 新闻动态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新闻动态

校友风采丨2010级刑事法学院杨长霏:于逆境中成长,以实干谋幸福

  • 来源: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 发布者:校友办01
  • 浏览量:

生于微末,发于华枝。


位于湘黔交界处的天柱县,总人口38万,侗、苗等少数民族占97%,是典型的贵州多民族聚居的小县。1990年,在一户侗族农户家中,名为杨长霏的男孩出生在这里,16岁时的一次意外,他失去了右手,靠着仅剩的一只手,他描绘了一幅异于常人,难于常人的人生图景。

 


杨长霏,现任贵州省天柱县第二检察部主任,我校刑事法学院2010级本科生校友。

 

不抛弃,不放弃,天道酬勤


失去一只手以后,他抱怨过上天的不公,压抑过绝望的情绪,承受过他人异样的眼光。

 

“有时候很害怕旁人夸赞说,用左手的人真是聪明。”杨长霏回忆起自身的遭遇,苦笑着说道“每天都是遮遮掩掩的状态,哪怕是夏天,再热也是把手揣在兜里,害怕被别人发现,关闭了与外界交往接触的天窗,自己孤立了自己。”

 

与繁重的学业和孤独的生活相比,如何调整心态,和自己和解才是继续“独手”人生最难的部分。还处于中学阶段的杨长霏需要重新练习写字,需要应对学业的压力,更需要试着以残疾人的身份和他人相处……但热情还是多过冷漠,关心还是多过嘲笑,渐渐地,杨长霏解开封闭自己的枷锁,在努力中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意义,最终以优异成绩考上大学,学习法律。大学毕业后,得益于国家招考政策的包容,让他有了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通过公考进入了家乡天柱县的检察院工作,从未成年人检察部门到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部门,从初出茅庐的“书生”历练为业务骨干,从检察员到员额制检察官,再到部门主任。一路走来,杨长霏遇到很多帮助和关心他的亲属、朋友、同学、师长、同事。

 

“我算一个幸运的人,也是一个幸福的人。”“感谢帮助我的人也感谢嘲笑我的人。”这是他最常说的两句话,或许也是他面对命运转折,踏上逆境,通过种种经历和万千次的思考后,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最直白的感受对自己人生的注解。“不抛弃,不放弃,天道酬勤,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态度。”他说。

 

“你办案还蛮讲良心”

 

办案中勤于思考,总是竭尽所能吃透每一个办案领域的法律法规,善从细微处找到突破口,面对困难和问题永不言弃,全心专研琢磨,事后全面复盘总结,提炼经验做法……通过多年的检察一线办案经历,杨长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模式。

 

“群众急难愁盼处,恰是司法发力点。”他这样解释办案理念。

 

正因如此,无论身处哪个岗位,在维护公平正义,推动定纷止争,纾困解难中,杨长霏始终把群众事当成自己的事,做到用心用情用力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让法治温度沁润群众心田。

 

2023年2月,杨长霏刚调岗,就全力扑在省检察院交办的一起历经10余次诉讼,历时33年的土地确权纠纷系列案。该案源于30多年前,某镇两个村民小组的山林纠纷械斗,造成了人员伤亡,双方成为“死对头”。后经调处,明确争议山林归一方所有,但对该山林内的多块土地未进行处理。此后20余年间,双方各执一词,互相在争议地上阻碍耕种。2020年,一方村民小组提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另一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但均被各级法院裁判驳回,遂又向省检察院申请监督。省检察院抽调骨干检察官组成联合办案组,经审查认为法院判决并无不当,并作出不支持监督申请决定。案结事未了,双方的矛盾纠纷又回到了原点。随后,原告方向天柱县检察院递交信访申诉材料。

 

在该案办理的一年多来,杨长霏立足案件回访,以尊重赢互信,以时间换真心,带领办案团队数十次,用心用情上门与双方谈政策、讲道理、融情理、释法律,追溯双方祖辈曾是房族宗亲的渊源,搭起感情修复桥梁,自掏腰包买菜做饭和双方吃“连心饭”,找准解开双方“心结”的弥合点,确定“资金救助+土地征收+公共使用”处理思路,得到双方认可。最后,在党委政府统筹、检法协同、镇村联动下,争议土地得以征收,双方亦承诺永不争讼。该案获写入省检察院工作报告,得到最高检的肯定。

 

“很多时候,群众希望得到的是尊重。”杨长霏对办案中做群众工作有独到的理解,“我不仅仅把涉及群众的案子当作平常办案,更多的是想做些好事。”

 

或许是因为自身的遭遇,得到过很多来自他人的关爱,等到自己有能力后,杨长霏总希望能反馈社会,通过检察工作把这种爱传递出去。“‘你办案还蛮讲良心。’很多案件当事人、涉案群众都这样评价我,我觉得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他说。

 

工作中,杨长霏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上级检察院一体化交办的行政生效裁判监督案件上,针对每一种类型的案件,他都会全面收集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学术文章、典型案例等进行系统深入学习研究,切实把办案基础打牢,争取办理一案精通一域,2024年以来,杨长霏主办化解了8件省、州检察院交办的行政争议案,并获得全省行政检察业务标兵称号。

 

多想一层,多见一面,多做一点

 

“小案用心办、急案快速办、难案精细办”。

 

这是杨长霏经过多年检察办案总结出来的理念,也是在带领部门新人时他反复提及的工作经验。他总是告诫检察官助理和新进的检察人员,“群众诉求表达越是强烈,越不能绕道走,要有司法良知,要主动顶上去,从卷宗里跳出来,从办公室走出去。”

 

杨长霏相信,只有强化源头治理,才能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

 

2024年4月18日,一位拄着拐杖的白发老人,来到天柱县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焦急而愤懑地说“我的抚恤金、退休金全被法院冻结,现在没钱治病,检察院能帮帮我吗?”经过细致了解,这位老人已80高龄,是一名伤残退役军人,认为法院的执行行为不当,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均未得到解决。

 

 

案件受理后,杨长霏及时开展调查核实,查明老兵已确诊膀胱以及脑部恶性肿瘤病变转移,因一起民事诉讼被法院强制执行,其每月固定领取伤残抚恤金1742.5元和退休金3868.57元的两张银行卡均被司法冻结,无其他经济来源和存款。老兵每月的诊疗费用和日常生活开支得不到保障,生活陷入了困境和绝望。4月24日,审查完毕即向法院制发检察建议。经与法官沟通,在法检联动协作下,4月29日解除了部分执行强制执行措施,不再冻结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每月发放的1742.5元伤残抚恤金。此后,老兵的基本生活和就医得到了保障,终于回归了正常生活。

 

该案从受理线索到解决问题仅用十余天时间,正是体现了杨长霏“急案快办”的理念。4个月后,老兵刚出院,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回想起老兵的肯定,杨长霏说,“因为我自身的遭遇,我总能将心比心,听听他们倾诉案件背后的心酸事,让我养成了设身处地多想一层,热情用心多见一面,力所能及多做一点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