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期许——一部校友与母校联结的文化志》是由西北政法大学81级校友孙平教授编著的,由广东人民出版社2025年8月出版的一本有关校友会组织建设的新书。该书主要从校友会注册登记的角度来论述校友会组织的发展形态,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连载该书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对校友会组织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地方校友会的注册登记能够有所启示和帮助。下文是该书前言和后记的内容。
前言
校友组织是当今社会回避不了的客观存在。校友会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自发成立的,一种是合法注册的。国家现行的政策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不能参加自发成立的校友会的活动,对于合法注册登记的校友会的活动则没有禁止性的规定,只是党政领导干部如果要在合法注册的校友会担任领导职务,必须报上级党组织研究批准。无论是自发成立的校友会还是在民政部门合法注册登记的校友会,它们都是母校与毕业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有的桥梁宽一些,通过的人多一些,发挥的作用大一些;有的桥梁窄一些,通过的人少一些,发挥的作用小一些。无论是大桥梁还是小桥梁,其作用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保持母校与毕业生的联系。一般来说,只要学校存在,就会有相应的校友组织,只是中学、小学的校友会数量不多,而高等学校几乎都有自己的校友会,这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普遍现象。对于校友会的现象,可以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进行研究,采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就是一种很好的研究方法。校友会就在我们的身边,一个大学毕业生一生中或多或少会参加校友组织的相关活动,与当地的校友会有过一些联系。
从学术研究的视野来看待校友会,可以研究的课题是非常多的,如校友会的名称、性质、作用、价值、定位、前途和合法地位等。再比如校友身份的认定标准,这就值得深入研究一番。有人提出,只要某人在某所大学连续待够6天就能成为这所大学的校友,而本书中提到的XF大学校友会的章程要求必须在XF大学待够一年才能称其为校友。有的人想成为校友但是得不到校友组织的认可;有的人可以成为校友,但是并不认可自己是某所大学的校友。例如现在的研究生较少参加校友组织活动,因为其本身并不认可自己的校友身份。当然,社会上还有不少人为了某种需要而冒充某所大学的校友,校友群内有卖水果的,有卖酒的,有拉赞助的,有搞募捐的,真假校友混杂,难以甄别,使得校友群的管理者不胜其扰。如果解决不了什么人才是校友的问题,那么校友组织的理论研究就缺少了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当然,现在没有哪部法律法规规定什么人才能成为某所大学的校友,因此对校友身份的界定各个高校都有所不同,这也是一项非常有趣的研究课题。
文化志也称为民族志,它是人类学的一种专业术语。因为如果书名中使用“民族志”,估计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其意思。而使用“文化志”,会有很多人能够猜出它的基本含义。“志”就是记录、记载的意思。文化志就是一种文化现象的记录。把校友会成立的过程记录下来,可以引起人们对校友会这种文化现象的关注,特别是对如何注册登记校友会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这就是本书编写的主要目的。
校友会里的故事是丰富多彩的,它应该成为教育法律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教育法律人类学就是通过运用人类学的方法研究教育领域法律问题的一门新型交叉性学科。近些年来人类学得到了发展,人类学对教育领域的法律问题开始进行学术性的归纳解读。校友会要得到健康的发展就必须从法治的角度来科学设计并解决其目前存在的注册难、监管难、不注册、不受约束等问题。今后解决注册登记瓶颈的问题时,只要认为校友会属于社会组织,就应将其纳入到国家的社会组织管理体系中进行管理。无视校友会的存在,或者只允许部分大学成立校友会的做法,从政府的社会管理角度来说是不公平的,也是容易产生矛盾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步伐是不断向法治方向迈进的,校友会也必须走“依法治会”的道路,这也是教育法律人类学研究的。
由于是从学术研究的视角来看待一所大学校友会成立的过程,为了避免对号入座,也为了能够使大家更多地关注校友会成立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科学客观地思考校友会的健康发展,我们在本书中采用了匿名的方式来进行学术性的技术处理。由于书中的地名、人名都做了相应的匿名化处理,大家能够把这本书当做一部文化志的书籍来对待,并从学术的角度来解读校友组织的发展历程,为校友组织的健康发展共同发声。
后记
这是一本人类学意义上的“民族志”。我不喜欢使用“民族志”的词语,而是喜欢使用“文化志”的词语。本书是从文化的角度来记录一个合法注册登记的校友会的过程及本人的一些思考的文化志。文化志需要把真实的事务如实地记录下来,这种记录使得人们对一些带有故事情节的事务进行思考,这种思考就是一种学术上的提炼,使得故事本身有了可以思考的空间,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通过微观事务的解读,使得人们对于此类事务能够得出一个宏观的结论,这就是人类学学术特点的魅力所在。人类学能够带给我们看待事务的一个新鲜视角。
校友会组织对一般的人来说,好像不会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不然,从我国高校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兴起校友会组织,就能够反映出国家层面对于这种事务的把控程度。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教育了,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这是社会发展的进步,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进步。前些年存在的众人挤独木桥的现象有所缓解,但是依然存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现在大多数适龄人员能够上大学了,但是水涨船高,人们又开始向往上好大学了,上知名的大学了,这也就导致高等学校存在越来越严重的竞争形态。大家都想上好学校,那么什么是好学校的标准呢?各个学校都想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提升自己的办学声誉,都要从社会上获得更多的资源,这时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随着校友资源价值的日益凸显,高等学校对校友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了。可以说,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与校友工作的发展史紧密关联。在今天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环境下,校友工作也在提升质量。越来越多的校友会组织希望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成为合法合规的社会团体,能够光明正大地组织校友活动,希望母校与校友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校友会组织的发展势头很好,越来越多的校友会组织成立了。无论是注册登记的校友会还是自发成立的校友会,其数量都是有增无减,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从法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校友会组织的问题,最后就归结到了如何正视校友文化的现象,如何正确地引导校友会注册登记,如何让校友会组织成为政府管理的帮手就显得越发重要了。无视自发成立的校友会蓬勃发展的势头,不去思考如何发挥校友会的积极作用,不考虑校友会如何为政府的社会管理添砖加瓦,而是想着如何限制校友会的发展,如何严格控制校友会成长,这些都是阻挡历史潮流的做法,都是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做法,是无法持久的。
通过G省XF大学校友组织注册登记成功的事例,我们可以感受到校友组织目前发展的状况是不容乐观的。大量的自发成立的校友组织处在无人监管的状态,使得社会管理控制的成本加大,使得校友会组织不能光明正大地开展活动。这样的状况其实对社会管理与社会发展是不利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尽快出台校友组织的管理法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动作为,使校友会的注册登记更加便捷,校友会的规范化管理成为常态,依法办会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在校友会组织建设方面需要更多的力量来关注,更多的人来加入到这个研究领域,更多的研究成果能够转化为指导实践的指南。
非常感谢广东人民出版社大力支持,使得这本“文化志”能够呈现出来。要感谢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使命,使得我们能够站在人类学的角度来关注教育领域的法律问题,使得“教育法律人类学”的学术思想发展壮大,开花结果!
2025年8月30日
本文作者孙平,教授、博士,西北政法大学81级校友,曾在西北政法大学、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东开放大学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