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闻公告
  3. 新闻动态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新闻动态

校友文苑丨1981级校友孙平:我与母校的故事

  • 来源: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
  • 发布者:校友办01
  • 浏览量:

我与母校的故事

 

母校一词其实是外来词。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只有“母校”的词语而没有“父校”的词语?据悉,二十世纪初期,在我国的京师大学堂的一次学生的毕业典礼上一位日本学者首次使用了“母校”一词,之后这个词语在国内流行开来。时至今日,“母校”一词运用的场景是非常普遍了,大家对于母校的理解也往往是从个人感情的角度去展开的。

 

“母校”的意思是“得到母亲般关怀的学校”,也就是一个人学习并从这里毕业的学校。从这个观点来说,一个人的母校应该不止一个。对于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如果从小学开始计算,自己的母校可能有七、八所之多。但是有一个非常奇怪的文化现象,往往人们对母校的认可也就一到两所学校,人们对这一两所学校感情最深,联系最多。对于我来说,我也接受过中山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但是我对接受本科教育的西北政法大学最为留恋,因为这所学校离我的回忆最近,人员联系最多,这里的故事也最值得回味。


    一、为什么离开了母校?

 

大学毕业后绝大多数学生都离开了母校,但是我没有离开,我留校了。1985年7月我毕业时,正好西北政法学院成立了一个劳改管理系,这是建国以来我们国家第一次成立的专门培养监狱、劳教系统警察的专业系,我就留在了这个系当了老师。当时我送同班的同学去火车站离开西安时,记得一个同学在公交车上最后临别时说了句:你好好改造吧!这句话我现在还记得,但是忘了谁说的了,好像是一位女同学说的。确实如此,至此我就与改造工作联结了一辈子。

 

就这样在西北政法学院劳改管理系当了一名助教。先是去西南政法学院参加司法部举办的劳改法师资培训班学习了半年,然后又到陕西省第七劳改支队锻炼了半年。这个劳改支队在富平县庄里镇,现在更名为庄里监狱,紧挨着就是陕西省监狱,也叫陕西省第一监狱。在庄里镇有个学校是习仲勋曾经学习过的学校,我还专门参观过。后来又带了两批学生去陕西省监狱、第七劳改支队实习。经过理论加实践的准备,我开始给本系的学生上专业课《狱政管理学》,这是监狱管理的基础课。

 

1991年7月,我离开了母校去了广东省司法警察学校,这是一所中专学校,属于广东省劳改局下属的学校,虽然类别是中专学校,好在专业对口,我依然从事着《狱政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

 

在西北政法学院的6年间,可喜的是培养了国内第一批劳改专业的大学生,比如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院长冯卫国教授,西北政法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培训中心主任及律师学院院长李集合教授,西北政法大学现代刑事侦查研究所所长许志教授,他们都是劳改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还有一位今年8月份突然去世的广东聚源集团董事长胡毅,他是1986级劳改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我写了一篇《讲讲弟子胡毅的故事》发表在《青春都在西北政法》公众号上,吸引了1800位校友阅读。在2018年我写了一本介绍西北政法大学劳改法系历史的书籍,内容是关于这个系的发展历史,也有部分老师的介绍,还有21位这个系毕业的学生的介绍,书名叫《青春的念想——西北政法大学劳改法专业学子访谈录》,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在三届劳改管理专业学生、三届劳改法专业学生、八届刑事司法专业学生中引起一定的震动。书中的内文《寻找消失的劳改法系》将这个系的历史介绍了一番,告诉大家这个系已经没有了,母校才是这个专业学生的精神家园。

 

 

1987年6月18日,西北政法学院第一届劳改管理系学生到陕西省监狱实习时与带队老师合影。

 

前排左起:焦伟(河北省石家庄监狱干警)、贾国成(新疆律师)、刘成章(甘肃省兰州监狱干警)、刘楠(时任二班班长、新疆自治区未成年犯管教所干警)

 

后排左起:王斌(新疆兵团北野监狱干警)、李家祥(新疆自治区监狱管理局干警)、孙平(实习带队老师)、王云峰(陕西省西安戒毒所干警)、李生忠(宁夏银川监狱干警)。

 

 

1987年6月18日,西北政法学院第一届劳改管理系学生到陕西省第七劳改支队实习时与带队老师合影。

 

第一排左起:赵秀伟(山西警官职业学院教师)、郝常伟(陕西宝鸡戒毒所干警)、王延领(河南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师)

 

第二排左起:刘天德(深圳市司法局干部)、刘树全(天津市西青监狱干警)、孙平(实习带队教师)、遮挡住的人不详。

 

第三排左起:郑宁江(宁夏银川市检察院干警)、程金生(甘肃省兰州监狱干警,已去世)、张文兴(新疆库尔勒市纪委干部)。

 

 

1989年6月,西北政法学院劳改管理系1987级学生在陕西省第七劳改支队实习,休息日期间到铜川市的药王山旅游时与带队老师合影。

 

前排左起:张新民(新疆阿克苏监狱干警)、王保全(陕西省戒毒所干警)、赵守勤(律师)

 

后排左起:孙平(实习带队教师)、乔志远(商人)、孙震霆(吉林省长春市公安局干警)、李禹(陕西省汉中监狱干警)、张立国(内蒙古赤峰市检察院干警)、郑宏(辽宁省监狱系统干警)、李锐锋(山西省检察院干警)。

 

在西北政法学院工作的6年间,职业理想还没有树立起来,感到前途渺茫,身边都是自己的老师的老师,就这样生活一辈子?心有不甘。好在自己走的早,因为我所在的系后来被撤销了,原来的教师都转行了;好在自己跑到早,不然调动还要交培养费的。我是1991年7月离开母校的,当时学校没有阻挡。但是后来就发生了要调走的老师要交培养费,以弥补人才流失的损失。这样就出现了要调走的79级的大师兄起诉学校,还是79级的大师兄代表学校在法庭上应诉,吵得不可开交。据悉1994年调动的慕亚平老师、余明永老师、丛松平师兄等,每天晚上晚饭时准时到校长家里静坐了一个月才得以调动成功。

 

当时母校的后勤保障条件不好,年轻老师结婚没有房子。因为当时是分配房子,我是81级的分不到房子,而低年级的一个师弟却分到了房子。不服气,抢了一间干训班的房子来住,结果被校长(当时称为院长)王天木召见。当时年轻气盛、不知深浅还与王天木校长吵了一架。说:王院长,我们的宪法学是您给上的,您告诉我们要讲公平正义,请问现在公平正义在哪里?现在回忆起来真是不应该这样对待老校长,希望王校长在天之灵能够原谅我这个不懂事的弟子。

 

虽然离开了母校,但是感觉如果不是母校的培养,自己到广东也不一定能够发展得好,还好总算没有给母校丢脸。自己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先后担任司法警察学校副校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院长,开放大学副校长,当选省政协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常委,今年还被聘为省人民政府参事。我深知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母校的教育、培养和关怀,离不开自己对母校“严谨、求实、文明、公正”校训的坚守。

 

二、与母校保持着怎样的联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时常想到自己30多年的监狱管理方面的专业书籍在退休以后该如何处理?于是就联系母校把合适的书都捐给母校。2023年10月西北政法大学图书馆给我发了一个《收藏证书》,说我赠与的《文化监狱的构建》等1121册图书已经收讫,所赠图书丰富了图书馆馆藏,特发此证,以致谢忱。我的许多书赠给了母校省级重点研究基地——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图书室,主要都是我的监狱管理专业的书籍和杂志,还包括我的博士论文的原稿。毕业40年返校活动期间,我还给母校图书馆捐赠了一套《广东文征》,共10册,这套书是研究广东乃至岭南文化不可或缺的基石性文献,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广东历史文化的人来说,它是无法绕开的经典巨著。

 

因为还有一些专业的联系,我先后在西北政法大学给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开设了《有关监狱的田野调查——以珠江三角洲监狱调查为例》《刑罚的悖论——监狱亚文化的功能》《监狱亚文化——以法律人类学为视角的分析》《法律人类学的最新动向》《青春的念想、难忘的旅程》等讲座。参加了西北政法大学首届刑事执行论坛暨“刑事执行与罪犯矫正”征文比赛颁奖典礼并做主题发言。

 

这几年与母校联系比较紧密是因为成立校友会的事情。早在1999年我们就成立了一个广州校友会,后来2014年12月在时任校长贾宇教授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西北政法大学广东校友会,贾宇校长亲临成立大会现场发表致辞。这两个校友会的成立自己都是积极组织者,但是都是属于自发成立的校友会,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管理的规定是不能参加此类组织的,因此必须注册成立正规的校友会。在校友们的齐心努力下,我们经过392天的筹备,终于在2024年4月2日注册了广东省西北政法大学校友会。在这个过程中母校一直给予大力的支持。筹备成立大会时,母校时任党委书记孙国华、副校长张荣刚亲临会场,母校国内合作与校友工作处的各位处长一直提供有力的帮助。为了记录这一段历史,我编著了一本新书《青春的期许——一部校友与母校联结的文化志》,这本书于2025年8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9月6日的新书发布会时,母校刘霖杰处长、周建利副处长专门从西安来到广州参加新书首发暨分享会。母校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是鼓舞我们前行的最大动力。接下来我准备编写青春三部曲之第三部《青春的田野》,主要把20多位在广东省的教授级的校友进行的专题讲座的内容编辑成册。

 

对于西北政法大学来说,校友最为惦念的一件事情就是母校的申请博士授权单位的过程。通过近30年的努力,2024年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母校获得了学科、专业学位双博士点授权。各地校友欢欣鼓舞,对校领导班子的工作业绩给予高度的评价。我也为此填词一首:

 

望远行母校申博获批有感

 

政法学堂近百年。

申博终了落长安。

春风化雨驻心田。

先生学子喜开颜。

今圆梦,志图坚。

感天摇地展新篇。

山高坡险勇登攀。

龙门鱼跃显英贤。

 

收到我的词作后,母校时任党委书记孙国华给我回复:谢谢孙校长及各位校友的关心支持、助力贡献!荣耀属于二十万西法大人!

 

三、对母校的几点期盼

 

1、关注监狱管理学科的发展。作为一所在西北有着重要学术地位的政法院校来说,缺乏刑事执行暨监狱管理专业的设置是说不过去的。现在已经有许多学生到监管场所工作了,但是他们没有接受过监管专业的教育。西部各地的监管场所需要这方面的法律专业的人才,但是西北政法大学自1985年开设这个专业后,到1999年撤销了,现在看来是有缺憾的。好在现在母校有了这个专业的恢复计划,有了再次开办这个专业的决心,因此我们希望尽快配齐师资力量,加大专业发展的投入,让这个曾经辉煌的专业再次展现新的光芒。

 

2、关注新型法学学科的动向。现在法学交叉学科越来越多,两个乃至三个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越来越多。母校应该动员、鼓励更多的年青教师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至少在这些新兴学科领域能够看到母校教师的身影,听到母校教师的声音。

 

比如教育法律人类学就是一个新兴的学科。使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教育领域中的法律问题,这样就可以产生一门新的学科——教育法律人类学。通过多元的学科交叉研究进行有效的融合,产生出来一种能够着实解决实际问题的崭新学科,那么这样的学科分类也未尝不可。通过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来解读教育领域中的法律问题,这是教育法律人类学所要确定的立场。对于新型交叉学科的兴起希望母校能够动员年轻的学者多去研究和关注。

    3、开展校友组织学术研究。现在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设立了校友管理、服务的组织,都在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友联谊活动,校友组织工作只能加强。地方校友会是母校建设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但是目前国家层面对待校友组织发展的态度并不明确,特别是校友组织的管理法规欠缺,导致校友活动的规范性不强,党政领导干部不允许参加自发成立的校友会的活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在这种情况下,依法办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议西北政法大学能够成立校友组织法治研究专门机构,开创法治领域的新天地,为依法办会、依法治会开创新路。如果西北政法大学能够尽快成立校友组织法治研究所,可能是国内目前的第一所校友组织的法治研究机构。

 

总之,母校是一个有丰富感情色彩的词语。母校对毕业学子来说是一个永远值得回忆的地方,母校的每一项重要发展活动都牵动着学子的神经。母校是毕业学子心灵的港湾,往往承载了无尽的欢乐和泪水,有多少故事在青春年华中留下深刻的记忆。有了母校的教育过程,才使得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的成年人。在这个值得不断回忆的校园,有非常亲密的朋友和印象深刻的教师,有自己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有自己的爱情故事,有自己不时能够获知的信息,有自己的青春梦想。让我们永远和母校联结在一起,讲好母校的故事,永远保持青春的期许,永远走在青春的田野上。

 

2025年10月1日

(孙平,西北政法大学原法律系1981级校友,现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开放大学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