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西法大人
  3. 校友风采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校友风采

情暖心灵的吴燕:《检察风云》 报道我校校友、“全国侦查监督十佳检察官”第一名吴燕事迹

  • 来源:西北政法大学校友会
  • 发布者:
  • 浏览量:

 

作者:孙莉萍    文章来源:《检察风云》2008年第5

 

 

情暖心灵的吴燕

 

2008-3-28

 

文/孙莉萍    

 

200712月,北京。

 

66名全国各地的侦查监督检察官齐聚北京,参加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和侦查监督厅首次组织开展的“全国侦查监督十佳检察官暨全国侦查监督优秀检察官”评选活动。

 

6日这一天,气温已达零下3度—5度。而评选活动现场,紧张热烈的气氛早已驱散了寒意,每一位参赛选手都尽可能地施展自己的本领。经过激烈的角逐,首届“全国十佳侦查监督检察官”、“全国侦查监督优秀检察官”产生,上海市闵行区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科长吴燕摘取桂冠,荣登榜首。

 

不爱大海爱高山

 

2008年的18,记者在闵行区检察院未检科见到了吴燕,“请稍等,让我把材料整理一下。”还未放下手中的电话,她不失礼貌地说,然后,处理完工作上的事,迅速地整理好原先零乱地摊在办公桌上的材料,聊起了这次进京参赛并获奖的感受。

 

那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无眠的夜,无论她用什么方法,都难以入睡,明天就要进入决赛,她还是心中无底。

 

想到肩负的责任,这可是代表上海检察官的形象和体现上海检察水平的一次实战,不管她怎么说自己可代表不了上海的检察官水平,可事实上这是一个客观存在;想到年龄优势的不再,比赛的最佳年龄是在2530岁左右,如今她已步入不惑之年;又想到参赛的选手中大都是从事侦查监督工作的检察官,而自己多年来从事的是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虽然以前也干过控申、公诉等工作,但专业上毕竟有些距离……,如此,越想快点睡着,明天好以饱满的精神进行答辩,越偏偏进入不了睡眠状态,莫奈何,只得起床练起了瑜伽,可还是眼睁睁地等到东方发白。呵,实在是心理压力太大了。

 

第二天一早,她身背两台电脑,拖着一拉杆箱的业务书,来到比赛现场。

 

案件汇报,电脑演示,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她掌控在958秒,台上答辩,一开始确实有些紧张,台下的评委都是老资格的检察业务专家,一旦进入状态后,她凭借自己娴熟的业务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充分发挥。

 

回忆起紧张的答辩场面,她感慨万分。评委之一,高检院公诉厅副厅长彭东提问到“三类案件”时,她说:当时,我的脑子顿时“嗡”的一下,有些闷住了,然后迅速地在脑海中进行搜索,哦,找到了答案……后来,听到彭东说:“你的回答我很满意”时,心中一块石头落地,松了一口气。紧接着,又有评委提出了关于司法解释的问题,她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作了恰到好处的回答。她形容这次的答辩,就像是运动场上的举杠铃,评委的问题层层加码。她就像一个举重运动员,经受了一次体能和心力上的挑战。随着提问的深入,她越来越游刃有余,一位评委在听了吴燕的答辩后,给了吴燕这样的褒奖:“你的沉着冷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和吴燕的交谈中,我发现这是一个正直善良,具有活泼开朗个性,又有着坚强毅力的女检察官。

 

父母均为上海本地人的她,在新疆出生长大,喜欢民族舞蹈,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能说地道的上海话,又有一口不带上海口音的普通话。工作时专心投入,休息时放松心情,生活中随遇而安,坚持晨练,无论刮风下雨,每年度假时,约上朋友,外出旅游。谈到旅游,我顺便问道:你喜欢的是大海还是山川?她说她不爱大海爱高山,因为山能让人去攀登,攀登需要勇气和毅力,攀登有无穷的乐趣,这是她爱山的理由。正是这种磨炼,培养了她对事业的忠诚和在艰难的探索中的淡定从容。

 

面对犯错的孩子

 

初识吴燕是在20048月的一次由闵行区政法委召开的座谈会上,会上她介绍了正在尝试中的“未成年人社会关护体系”,按照惯常做法,涉罪未成年人“构罪皆捕”,在看守所里等待被起诉。而在吴燕看来,他们是孩子,和自己的儿子一样,是成长中的孩子,只是他们是犯了错的孩子,她认为,让那些犯了错的孩子走进冰冷的铁窗和留在温暖的社区进行观护,两者相比,效果绝对不一样。

 

她想起有一天,她去看一个犯了罪错的未成年人,偶然发现那孩子手上有一块深深的伤疤,母亲的天性使她情不自禁地握住孩子的手,轻轻地抚摸小手上的疤痕,这双充满温情的手传递着母爱,传递着鼓励,传递着促使那孩子纠正错误的勇气,这在吴燕看来并不经意的举动,使这颗小小的孤独的心被感动了,那孩子哭了起来,泪水顺着他的脸颊淌下来,这时,吴燕猛然察觉到,作为一个从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的检察官,除了需要严格地履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以外,还需要以博大的胸怀去容纳那些犯了错的孩子,像老师对待学生,像医生对待病人,像家长对待子女,给他们真诚的关爱。拉一拉,使犯了错的孩子早日走上正道,推一推,就有可能将犯了错的孩子“送”得更远。

 

所以,吴燕常对科里的同事说,“我们要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那些失足的孩子”,不要轻易地把这些孩子都当成坏人,如果我们首先在心理上设防,就会和他们产生距离,这样不利于挽救那些犯了罪错的孩子。因此,每每到了吃饭的时候,吴燕总是嘱咐同事们安排好那些受审孩子的饭食。

 

吴燕的手机上一直保留着儿子的短信。“妈妈,祝贺你!我为你骄傲!”那是吴燕在北京获奖后与儿子分享那一刻的喜悦时,儿子发给她的短信,母子两人一直像朋友那样相处。吴燕对孩子们无言的爱,甚至还使儿子产生了“嫉妒”,因为吴燕更多关心的是社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对那些犯了错的孩子,要给他们留有余地,给他们空间。

 

上海某技校嘉定分校有两名学生,强索他人财物,被公安部门处理,学校将两人开除。吴燕在审查起诉此案时,仔细研究和分析案情,认为,两人强索他人少量财物的行为属于寻衅滋事性质,情节轻微,可以不定罪处罚,因此,她建议公安机关另处。与此同时,多次到嘉定,与校方商量,建议校方让两人回校完成学业。吴燕和科里的同事们一方面制定措施加强管理,一方面进行跟踪教育,两名犯了罪错的青少年在吴燕他们的关爱、帮助下,有了明显的进步,两人先后被推选为班干部,又在船舶装配等级考核中取得中级资格,两人顺利毕业并被上海一钢铁集团正式录用。

 

法律背后的温情

 

在教育、改造、挽救未成年人的问题上,通常会涉及“情、理、法”的话题,心中的天平与砝码绝不能越过法律的高压线,这是把握每一个案件的尺度。

 

这是一次庭审现场。

 

吴燕在法庭上进行有力的指控,准确的答辩。到了教育阶段,她较好地把握了感化点,她对接受庭审的7名被告人实施教育时,心情十分复杂,她说:你们看看前面庄严的国徽。你们只有十八、十九岁,没有坐在课堂上,没有站在领奖台上,却站在被告席上。你们再回过头去看看自己的父母。他们在短短的几个月里憔悴了多少?增添了多少白发?流了多少眼泪?他们吃不好,睡不好,担惊受怕,冒着三十七、八度的高温到处为你们求情……说到动情处,吴燕的声音哽咽了,7名被告人双膝跪地,旁听席上被告家属一个个流下了眼泪,连审判长也抹起了眼泪。她指出,由于这些犯错孩子的无知、哥们义气,给被害人带来了多大的伤害,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危害,给家庭、自己带来的不仅是伤害,还有耻辱。同时,吴燕也给他们以鼓励:“你们的路还很长,希望你们记住今天,今天不仅是对你们审判的日子,今天也是你们人生路上新的起点。”不久,这段教育词成了常被同行们援用的“吴式”攻心经典。

 

法律是严酷无情的,该案的7名被告以抢劫罪分别被判处1年半至3年有期徒刑。

 

严酷的法律背后有着一个个温情的故事。对7名被告的指控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一些家长不断地上访,有关部门需要重新立案,检察官需要掌握大量有力的证据,对案情进行不能有丝毫差错的复核,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庭外的功夫。

 

庭审结束,原来闹着不服要上访的家长们心服口服,并友好地向吴燕挥手致意,辩护律师主动热情地和她握手表示敬意,

 

原来,这7名被告是上海某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其中一人为未成年人),他们分别结伙,先后9次在闵行、黄浦两区于夜间实施拦路抢劫,其中有一名被害人是怀孕妇女。对于这样的犯罪行为,必须严格执法,决不故息。

 

来沪少女小静因盗窃同事价值3200元的金银首饰被收押,因为,非本市籍罪错少年尚无取保候审的规定,几经商讨,权衡利弊,决定作一尝试,设立两万元的保证金,让小静取保候审,“如果小静在取保候审期间不逃跑,这笔钱全部还给你们”,吴燕向小静的父母介绍取保候审的条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小静的父母听了吴燕的一番话,没作任何表示。

 

见小静的父母没有反应,吴燕心中不免有些失望,有谁会知道,小静的父母是怎么想的呢?检察官们可是一番好意啊!是为了挽救这位少女才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

 

第二天,当小静的父亲将两万元交到检察官手中时,不由得人一阵心酸。原来,这两万元均是50元、10元、5元的票面,是小静残疾的母亲和矮小的父亲一家家跪借而来。羁押在看守所的小静听说此事,哭喊着:“我不要出去,欠那么多钱,今后你们怎么过日子啊?”父亲死死拖住女儿,父女俩哭成一团。

 

在以后三个月的取保候审阶段,小静表现良好,没有任何违规行为,受到了观护老师的好评,闵行检察院依法对小静做出了不起诉的决定。

 

其实,我知道,在关于试行保证金的问题上,曾有过不少的争议和不理解甚至被误解,跨出这一步是对来沪人员管理理念的变化,以及对来沪未成年人平等保护意识的发展,无论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看,都是一种创新,都是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

 

走出吴燕的办公室,我忽然想到:什么样的人最适合从事未检工作?这个人要热爱生活,有爱心,有事业心,有责任心,像吴燕这样,心灵中充满着暖暖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