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校友文苑
  3. 校友文华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校友文华

文苑 | 怀念我的父亲王国钧

  • 来源:http://alumni.nwupl.cn
  • 发布者:
  • 浏览量:
怀念父亲
作者:王小安 王敏
我的父亲王国钧系西北政法大学(原西北政法学院)离休教师,原宪法教研室主任。建国前夕参加革命,老人家既是新中国的见证者和建设者--为共和国的黎明迎来过第一缕曙光;也是西北政法大学成长与发展的拓荒者和亲历者--在教书育人岗位上贡献了毕生精力。2018年9月26日11时仙逝,享年94岁。
父亲1925年9月9日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陈良村。父亲生活的村庄位于秦川腹地,渭河,这条滋养三秦大地的母亲河,昼夜不息流过村边。整个家族世代沿河而居,如同千千万万关中农户一样,勤恳务农,秉持耕读传家的朴素理念,在黄土地上繁衍生息。
父亲生长的年代,正是民国最黑暗最混乱的年代,军阀割据混战,瘟疫灾荒肆虐,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加之外国入侵,中国人饱受离乱之苦。父亲曾谈起初次到西安求学时看到的情景:外国人在大街上横冲直撞,吹打着“洋鼓洋号”趾高气扬飞扬跋扈,根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作为炎黄子孙深感刺痛,真切体会到国家衰败,国民没有人格尊严的屈辱。内心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以知识救国、用自己所学报效国家,振兴华夏!当时正值抗战期间,因为躲避日军轰炸,西安多所院校悉数搬迁疏散。父亲一路向西寻找,考入凤翔师范,毕业后在泾阳县永乐店当了几年小学教员。艰辛动荡的生活,除勉强糊口,根本谈不上实现报国救国的夙愿。穷苦艰难的生活没有阻挡住父亲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求,随着抗战胜利后各学校回迁,父亲又考取位于西安市书院门的省立师范(也就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关中书院),进入更加广阔的知识海洋中求索奋进!
1949年5月,随着西安的解放,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吸引着无数怀揣梦想的进步青年目光,点燃了热血青年用知识报国的激情。父亲也和当时的进步青年一道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向往着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时值解放战争的末期,解放区大量需要干部,延安大学(原陕北公学和延安鲁艺合并而来)从陕北南下,当时担任西北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政委的习仲勋同志亲自批示,更名为“西北人民革命大学”,专门培养建设新中国的革命干部。父亲就是在此时加入到西北民大这支光荣的革命队伍中来。
建国伊始,百废待兴。旧中国法制废弛的现象亟待改变,组织上选派多人前往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部专攻法律,作为西北地区的火种,培养西北地区的法律人才。父亲有幸名列其中,学成归来后一直在西北政法学院(西北民大系其前身)从事教学工作,为新中国政法战线培养了大批法律人才,桃李遍天下!
六十年代初,由原西北局抽调,父亲参加四清运动,到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简称社教),担任社教工作组组长,因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对贪污浪费侵占公物的行为敢抓敢管,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法律尊严,却也得罪了不少人。在其后的文革中,受到诬陷,被关进“牛棚”,蒙受不白之冤。1972年西北政法学院解散,父亲分配到陕西省中医学院。适逢全国范围招收工农兵学员进行开门办学,中医学院在陕南山区开设一个分校。由于秦巴山区交通条件极端艰苦,很多人不愿去。组织上征求意见时,父亲毫不犹豫答应,忍辱负重,不计较个人得失,担任教学点负责人。遵照毛主席“把医疗卫生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教学点克服蜀道难诸多不利因素,组织巡回医疗队踏遍秦巴山区的县乡村镇,送医送药到深山老林,治愈许多困扰多年的地方疾病,还对当时的陕南麻风病隔离区开展针对性治疗,把党和国家的温暖与关怀送到巴山蜀水;将健康及希望带给大山深处的群众,让历朝历代被称为穷山恶水的边鄙之地沐浴到了现代医疗的春风。很多患者都是初次接触到现代医学文明,并且恢复健康的。除治病救人以外,着重治理地方疾病传染源,从源头杜绝隐患,惠及后代子孙健康。医疗队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员,更换了一茬又一茬教师医生,而父亲始终坚守。
秦岭的美丽,离不开健康的人群和卫生的环境。可以说,今天的大美秦岭,青山绿水,也渗透着父亲当年点点滴滴的汗水和心血!
改革开放以后,依法治国再一次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而此时法律人才却极度缺乏。1978年政法学院复校以后,父亲归队并担任宪法教研室主任,虽已年逾半百却依然壮心不已,从未忘记自己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法律人肩上负有的使命和责任。更加勤奋忘我,一心扑在教学上,准备教案讲义,编写教材授课,千方百计把已经逝去的时间弥补回来。发奋工作的同时,注意培养新人,给年轻教师创造条件进步,不慕虚名,不争功利,虚怀若谷,甘为人梯。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苒苒风华,弦歌不辍!离休后,依然为宪法的普及奔走呼号,不遗余力宣讲法律,积极为地方人大和政府献言献策。作为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播种者,老当益壮,不忘初心。
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命运从来都是息息相关。父母这一代人,生于战乱,渡尽劫波。所以总是习惯用奋斗者的目光审视人生,格外珍惜新中国幸福、安定的生活,在各自的岗位上,倾尽全力为国家做事情,很少替自己患得患失。不结朋党,不谋私利。这一代人的家国情怀,难能可贵。所以在此不仅仅是怀念父母,也向所有为国家鞠躬尽瘁前辈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父亲的一生,为人善良朴实,不愠不争,淡泊名利。做人做事但求对得起内心的良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师范出身,一生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从未有过懈怠。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所说“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做一大事而去;捧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父亲的一生,是好人的一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父亲的品格像一座灯塔,照亮我们全家人的人生道路。
父亲驾鹤西去,与两年前辞世的母亲在天堂团聚。我们无限缅怀父母双亲,父母的恩情,山高水长!
泰山其颓,梁木其坏。父母的先后离去,让我们失去了曾经温暖的家。我们兄弟手足会更加友爱团结,将良好的家风代代传承,并教育晚辈像我们尊敬爱戴的父母一样,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抒发情怀,聊表寸心;长歌当哭,寄托哀思。
父亲安息吧!           
 
编辑:朱美鑫